torstaina, elokuuta 10, 2006

Ferenczi

S'andor Ferenczi, Otto Rank.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analysis. 吳阿瑾,吳阿城翻譯。遠流,2005。

王浩威
‧Klein Anna
楊明敏 導讀:精神分析的發展? 還是分裂?
‧拿來主義
‧Adler: male protest
‧1918 匈牙利心理分析中心
‧heteroplastic, omnipotence of thoughts
‧abstinence of the analyst;Rank→Ego psychology 嬰兒
‧Ferenczi Zartlichkeit 溫柔→伊抵帕斯→ Leidenschaft 激情。1924 Thalassa: A Theory of Genitality
‧abreact。第一原則:自由聯想,第二原則:相互分析
‧「我們終究需要女巫的幫忙」(Faust, 1.6)
‧發現無意識 Henri F. Ellenberger 遠流

第一章 簡介

‧回憶被當作精神分析工作的真症目標,而渴忘[sic]重複(desire to repeat)卻不回憶則被視為是一種組抗現象(resistance),依照弗洛伊德的建議,這應當是要盡量加以避免的。只是在治療過程中,強迫的重複(compulsion to repeat)絕對是不可能避免的,個案應藉此重視他發展過程的大部分,經驗顯示它通常恰好是繼議中無法經驗的部分,所以個案除了重複外,別無他途,精神分析師企圖捕捉潛意識(unconscious)的材料,捨此別無他法。

第二章 精神分析的處境

‧事實上,是這些自我的力量在帶動痊癒的過程,進一步將針對精神分析師的原慾移情關係移情到生活中「較真實的客體」(more real object),或者是不滿足而自由浮動的原慾可以忍受。若沒有這些自我力量的幫助,沒有一些自然的自我主義(natural egoism),精神分析的最後工作,即治療的漸斷將是不可能的。在這個時期,問題在於如何藉著對分析師之愛(love for the analyst)的協助,讓個案反過來放棄這份愛。
‧我們最後必須顯示給他一種痛苦的經驗,也就是說,他的欲望的實現,不論以何方式終將會牴觸他成人的自我理想[ego ideal]。
‧這些病態的情結再被喚醒,並被翻譯為經驗中可意識知覺的「記憶」,而不允許其有「潛抑」所需的時間與可能性。因此,到最後,記憶仍是癒合的最終因子,且真正的問題是不斷的,將如同有機體般,將重複的一種形式,即再現,轉型成另一種心智的重複形式,也就是記憶,它本身只是一種記憶中的強迫重複(mnemonic repetition-compulsion)。
‧Cathexis-Besetzung

第三章 一個歷史性的批判回顧

‧取代的做法是,將整個精神生活視為類似此種情結鑲嵌而成的馬賽克,精神分析的目標是在實踐一個接一個地「分析出」(analyzing out)這些情結,或企圖是整個人格為父親、母親、兄弟和姊妹情結的總合。自然地,收集這些材料是簡單的,因為每一個人當然具有所有的情結,換句話說,每一個人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與圍繞在他身邊的人或客體相處。這個情結的相關敘述,或這些情結的歸屬性,在描述性的心理學中可能有其地位,但在精神官能症個案的實際分析中,和精神分析對文學或民族心理學或心理學的研究中則不然,在這些場合,它無庸置疑地會導致單調,而這不見容於兼顧材料的多面性,且它很少因對不同的情結的偏愛而有所調整。
‧...而情感釋放整體所組成的運動神經支配也是如此...

第四章 理論與實務的相互效應

‧我們之中一部分的跟隨者,可能會以為在精神分析中,只要把發展上的失誤找出來,就應當立刻有治療效果,這是可理解但卻是致命的錯誤;相對於這種「蘇格拉底式的」單邊解釋,真正有效的治療乃在於尋找感情與理智的適當連結。[詩與物理,戲劇與生理學]

第五章 結果
第六章 未來的展望

‧在意識增加的影響之下,由醫學人員、魔術師、庸醫及神奇治療者發展而來的醫師,和那些經常盡力表現得有點像藝術家的醫師,將會發展出更多的心理機制的知識,這也意味著,證實了醫學是最古老的藝術,也是最年輕的科學的說法。


Schopenhauer。台灣先智

Ei kommentte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