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istaina, joulukuuta 27, 2005

Die Religionssoziologie Max Webers

"Religionssoziologie (Typen religioeser Vergemeinschaftung) ",
Wirtschaft und Gesellschaft, Zwiter Teil, Kapitel 5
J. C. B. Mohr (Paul Siebeck) Tuebingen, 1976
宗教社會學。康樂、簡惠美譯。台北:遠流,1993。


第一章 宗教的起源

1. 基於宗教或巫術動機的共同體行動[Gemeinschaftshandeln]之原初的此世性 --> charisma
2. 精靈信仰[Geisterglaube] --> 存在者。職業(Beruf)。經營(Betrieb)。
3. "超感官的" 力量的起源 --> 救贖宗教(Erloesungsreligionen)
4. 自然主義與象徵主義

靈魂、鬼怪及神祈之領域的發展,反過來亦影響到巫術的意涵。由於這些存在是無法以任何具體的意識來掌握或認知,它們具有一種背後世界之存在(hinterweltliches Dasein)的性質,通常只能透過象徵(Symbolen)及意義(Bedeutungen)的媒介才能接近,因此顯示出來的只是影子(有時則是完全不真實的)。..."神話論的思考" (mythologisches Denken) 此一名詞曾用來稱呼作為發展成熟的象徵觀念領域之基礎的思考模式,其特徵亦已有相當詳細的詮釋。[1752 Gregory 曆法通用至今]

5. 神祈的世界與功能神

羅馬的宗教仍然是 religio ──不管就語源學而言是來自 religare (再結合),或者來自 relegere (再思索);它意味著與驗證有效的祭典形式的一種連結,以及對所有類型的、遍佈各處的神祈(numina)的一種 "顧慮"。[日註:決疑論 Kasuistik 即是將道德的或宗教的律法和義務運用於相應各式各樣前後關係與場合所呈現的個別事例,以作成價值判斷,並且據此種種判斷的集成來形成律法與義務的整體。]...羅馬人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徵是,不斷地鍛鍊一種實踐的、合理的、神聖律則的決疑論,發展出一種神聖的預防法學,並且(就某種程度而言)傾向於將這些事務當作法律辯護的問題來處理。...羅馬人強調的重點永遠是,從神聖律則及國家法律的觀點來證明任何發生的制度改革的 "正確性。"

6. 祖先崇拜與家父長祭司制 --> 家戶神。經濟。
7. 政治團體的神與地方神

[日註:聚落 Synoikismos [按韋伯於《城市類型學》第三章第七節的定義,聚落為幾個種族在王的命令或自由的協定下,聚居在具有防備設施的城寨內或近邊...例如雅典,即是由 Attica 半島上的希臘人組合成名為此的政治組合] 與我們的 "國家" (Staat)──一個被視為強制性的、領土的 "機構" (Anstalt)──顯著不同的是,由於此種地方主義的影響,城邦本質上仍保持著屬於城市神之祭祀伙伴性質的一種個人關係的團體。

8. 一神信仰與日常性宗教(Alltagsreligiositaet) --> 單一神教(Henotheismus)
9. 普遍主義與一神信仰 --> 倫理型與模範型的預言
10. 強制神(Gotteszwang)、巫術與崇拜神(Gottesdienst)

如果一個宗教的各個方向皆指向超越此世的災厄與利益之外,這是一種特殊發展過程的結果──一種獨特的,雙面性的發展過程。一方面,有關神觀及人與神可能之關係的思考,有日益擴展的理性體系化。另一方面,隨之而來是一種特殊的、從原初的實際與精打細算的理性主義的倒退。...然而,為了上述的 "經濟以外" 之目標的發展,前提之一即是得有特殊的、人格性的神存在。

第二章 巫師-祭司

當一個祭典沒有祭司,正如一個巫師沒有祭典,通常即不會出現形上學觀念之合理化與獨特的宗教倫理。兩者的成熟發展有賴於一個獨立的、專業訓練的祭司階級,持續地專注於祭典以及實際地有關心靈指導的問題。[ex. 中國與佛教的倫理觀。遂有先知與俗眾的問題]

第三章 神概念[Gottesbegriff]、宗教倫理、禁忌

神也必須持續證實的力量

1. 倫理之神、立法之神
2. 超神的、非人格性力量,神所創造的秩序 --> Shicksal。Moira [荷馬用語:定命 moros。梵文的天則 rita:right, rite]
3. 禁忌規範的社會學意義,圖騰信仰 [依日註以 Durkheim 澳洲圖騰最有名。Zweckverband: Vergemeinschaftung]
4. 禁忌化、共同體關係與定型化 --> 種性制度加強專業化但不助長也不壓抑資本主義。路德:固守汝之志業。
5. 巫術倫理與宗教論裏,罪意識、救贖思想 --> 儒教無根本之惡

第四章 "先知"

1. 與巫師、祭司對立的 "先知"

[日註:Dionysos 原本是希臘北方 Trakia 的神,被稱為 Bakchos。大約是從潛藏於植物與動物的神秘的生命力與生殖力被神格化而來,於 8 BC 傳至希臘。真正教團型的是 Orpheus]

2. 先知與立法者[Gesetzgeber]

立法者聘自團體之外...先知的特徵在於,他們的使命並非得自任何其他的人,而只是如其原本就當即那樣的掌握住它。同樣的,希臘城邦 "僭主" (Tyrann) 之取得權力的特徵也是篡奪[直接訴諸民意,他們更喜歡祭典]。

3. 先知與傳道者

[Empedocles, Pythagoras 最接近先知]...[據說畢達哥拉斯將宇宙命名為和諧 Cosmos 與渾沌對立。群眾煽動者 demagogue: demos-agogos]...這些人物與先知的主要區分是他們的教誨缺乏先知預言中持有的、生動而又情緒性的佈道(Predigt),...蘇格拉底的 "天才" (Daimonion) 只針對具體的情況反應,接下來就是勸阻及告誡。

4. 密法傳授者[Mystagoge]與先知

[1805-44 摩門教由 Joseph Smith 創立]

5. 倫理型預言[ethische Prophetie]與模範型預言[exemplarische Prophetie]

[中國及印度缺乏一個人格化、超越性及倫理性的神祈。技術中理性主義的侷限性(7.7)]...長城及內陸運河的修築則更具重要意義,它們成為皇帝官僚制的真正基礎。

6. 先知啟示的性格

第五章 教團[Gemeinde]

1. 先知、信徒與教團

具有特殊宗教意味的 "教團"──在德文中,Gemeinde 一字也用來指那些為了經濟、國庫財政或其他政治目的而組織起來的鄰里團體──[俗眾相較之下被稱為 "游離票"]...

2. 教團的宗教性 --> [Cromwell's congregationalists]
3. 預言與祭司經營

第六章 神聖的知識、佈道、司牧

印度吠陀聖典的確立則是為了對抗異端的知性主義。基督教聖典的形成也是因為諾斯替教派(Gnostics)之主智的救贖論,已動搖了小市民階層對正統教義的虔信態度。...[第三次特倫特宗教會議決定 paracletus a patre filioque precedens。但東方教會堅持聖靈由父而來]...古代世界基督教徒之專心致力於教義的發展,是特別受到下述因素的影響:(1)由希臘教育而產生的獨特的知識階級;(2)由崇拜基督而產生的特殊的形上學前提與緊張;(3)與尚未歸化基督教團的知識分子抗爭的必要性;(4)古代基督教會對純粹知識主義的敵視(這點恰與亞洲諸宗教的立場相對立)。就社會角度而言,基督教是一個基本上由小市民信徒所構成的教團宗教,這些小市民對純知識主義抱持相當懷疑的眼光,教會的領導階層對此一現象自然是要關心的。在近東,非希臘化的小市民階層出身的基督教僧侶日增;這點不但摧毀了近東的希臘化文化,而且也使那兒理性的教義建構告一終結。...準此,上述的兩類影響力,即先知卡理斯瑪的力量與大眾根深蒂固的慣習力(儘管它們彼此在許多方面常常相反),乃及於祭司從事體系化的工作。先知事實上永遠出自俗眾團體,或由此團體中取得支持,儘管如此,俗眾也並不純然就是屬於傳統主義的力量。
俗眾的理性主義是祭司階級所必須對抗的另外一個力量。各種社會階層都可以是這種俗眾理性主義的擔綱者。

第七章 身分、階級與宗教

1. 農民階級的宗教性

以此,猶太教及基督教晚期的發展中,農民從未在理性倫理的運動中扮演擔綱者的角色。這個論斷對猶太教而言完全正確,至於基督教,農民僅在例外情況下,也就是共產主義-革命的形態,才會參與理性倫理的活動。[1524-5 德國農民。maschiach 來自 maschia(受膏者);chrio (加膏油的動詞型)]...然而,瑣羅亞斯德的預言顯然是訴諸於農民的(相對程度的)理性主義──習於有秩序的勞動及飼養畜牧,而反對假先知所宣傳的、附帶有虐待動物之儀式的狂迷性的宗教。...因此在其社會倫理的規定上有一種反市民傾向的特色。

2. 早期基督教的城居性格

宗教上讚揚農民;以及相信農民之虔敬具有特殊之價值,乃是相當近代的發展結果。這點特別是路德新教與反映出斯拉夫主義影響的、近代俄羅斯之宗教性格的特色,而與喀爾文新教及大部份的新教教派有顯著的差異。[1917 英表示支持猶太人]...再者,就基督教之特質所在的倫理性救贖宗教與個人的虔敬而言,城市乃為其真正的溫床所在;由城市裏,新的運動乃不斷產生,而有別於支配性的封建勢力所欣賞的儀式主義、巫術及形式主義的再詮釋。

3. 貴族與宗教、信仰戰士

[Harnack 研究原始基督教神學家。信仰戰士(Blaubenskaempfer)。勉強人進來 compelle intrare]希臘人一般的信仰是一種素樸的泛靈論式精靈信仰,對於死後之存在的性質以及有關彼世的所有問題,都沒有清楚的答案,唯一可確定的是:即使是在此世過著最悲慘的生活,也要強過去統治陰間的王國。

4. 官僚制與宗教[文官的 Mithra:巫術-密蹟之性格的恩寵授與和祭儀中升遷的可能性]
5. "市民的" 宗教之多樣性 --> Volksreligiositaet

總之,商人階級愈是擁有特權社會地位,就愈少傾向於開展一個彼世取向的宗教。

6. 經濟的理性主義與宗教-倫理的理性主義

[Arte di Calimala: 毛織品生產,巨大利益足以左右各國的經濟,15世紀末方衰退。去勢派 Skoptsy]...[兩因素的結合與親和性確實存在但尚未至因果的層次]

7. 小市民階層之非典型化的宗教態度,職工的宗教

[基督教原本就是個職工的宗教]不管哪兒,只要與純粹巫術或祭典之觀念的聯繫為先知或改革者所打破,職工、小市民等即會傾向一種(經常是原始性的)理性的、倫理與宗教的生活觀。再者,他們職業的專門化,也使得他們成為一種特殊類型的統一的 "生活態度" [Lebensfuehrung]的擔綱者。

8. 最為劣勢的特權階層之倫理的救贖宗教

如果說近代的無產階級有一特殊的宗教立場,其特色即為對宗教抱持一種漠不關心或者拒斥的態度,這跟近代廣大的資產階級的態度是一樣的。因為對近代的無產階級而言,依靠個人自身之成就的是一以轉變為意識到這乃是取決於純社會性的因素、市場的狀況與受法律所保障的權力關係。[Sombart]

9. 救贖宗教的階級與身分的制約性

[寧芙是酒神二號的奶媽。困窮。正當化自身處境。]軍事英雄尤其傾向於認為神乃是個善於嫉妒的存在者。

10. 猶太教與印度教的賤民宗教性:怨恨

[Pariavolk, certitudo salutis, 報應的信仰 Vergeltungsreligiositaet,公然禮敬財富]所有這些衝突迫使猶太人陷入一種絕望的掙扎,掙扎的不再是為了他人的尊敬,而是為了自重與自尊心。[Nietzsche: 奴隸之道德上的反叛 系譜學 ch. 10 和善惡 195 節]...佛教恰好是任何類型的怨恨-道德主義的最強烈的反證,而且是一種知識階層的救贖論,[cf. Neoplatonismus, Gnostik, 摩尼 Mani 教]...[純粹知識主義?]更具體的說來乃是人類思想的形而上的需求,透過倫理與宗教的問題而反映出來,此一驅力並非來自物質的需求,而是由於內在的壓力,企求就一有意義之宇宙的觀念來了解世界,並確定對此一宇宙的立場。

11. 知識階層對世界諸宗教的影響

[首先是祭司階級。耶穌會 Loyola 1814 復活後最大? Pharisee 後被基督猛烈批評為偽善]...作為中國實用倫理的儒教思想,完全是由一個接受過古典人文教育的官職候補者階層所支撐起來的,而道教則成為一個通俗的、巫術實踐的經營。...[救贖宗教]這種知性觀念有時正是會在政治與社會動亂時期、作為一種無成見之反思的結果而出現。不過,在此情況下,這種思考模式多半是潛藏著的,通常只有當知識階層已經非軍事化後,才會具有支配性的地位。...一旦源自知識主義救贖論及倫理成為一種大眾宗教,某種密法傳授的教說或貴族身分倫理即會配合受過知識教育之團體的需求而出現;不過,此一宗教同時也會轉化成一種通俗的巫術性救世主救贖論(Heilandssoteriologien),以配合非知識階層大眾的需求。[ex. 道教佛教在儒教內部的結晶體]...知識分子之渴望救贖永遠是源自於 "內心的困頓",[其遁世]可以是一種絕對孤獨式的逃避,也可以採取一種較近代的形式──像盧梭那樣逃入一個未受人為機制所污染的 "自然" 裏;或者是浪漫主義式的遁世,例如逃入未受社會習俗所污染的" 民眾" 裏,這是俄國 "民粹主義者" 的特色。...[賤民知識主義之激烈力量來源]乃是,處於社會層級結構最底層(或根本就不在層級結構之內)的這些團體,不管是就外在秩序或一般性意見而言,與社會慣習的關係,在某個程度上是站在一個阿基米德(Archimedes)點上。由於這些團體不受社會慣習的束縛,對於宇宙的 "意義" 反可採取一種原創性的態度;同時由於他們不受何物質考慮的妨礙,他們也因之可以發揮一種強烈的倫理與宗教的情緒。只要他們是屬於中產階級──就像宗教上自修而成的小市民階級──則其宗教需求就會傾向一種倫理嚴肅主義、或神秘學的形式。

12. 猶太教與早期基督教的小市民知識主義

[Dvorak 奧地利美術史家稱之為君子的儒教書記的知識主義。11.5 倫理則不過是有教養的士人的一種精明的現世順應]...[Philo logos+idea: 猶太人普設學校。10.1 打從幼年時期就不斷的被授予知性的有體系的決疑論訓練]...[保羅的知識"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希臘人為愚拙"...logischer Phantasie]

13. 上流階層的知識主義、平民的知識主義、賤民的知識主義與教派的宗教性

[聖錄受益者,經濟與國家主義問題]...稍後,隨著教會的大分裂(Schism),這種反抗乃轉變為意識型態上的,這些知識分子乃成為 "教會會議至上論" 改革運動、以及後來人文主義的 "擔綱者"。...[清教徒的流浪職工推動的非精英知識主義]在一個由巡迴佈道者所開展的短暫的傳教運動結束之後,受到他們的知識主義潛移默化的是中產階級。...不管怎麼說,這個時期型塑了盎格魯-薩克遜之教養階層的知識主義,其特色為一種對自然神論-啟蒙主義的宗教形態的傳統性恭順態度[與拉丁諸國以貴族和宮廷為中心不同]...[工團主義Syndikalismus 與 "第三勢力"──新聞人員、小學教師、革命的使徒,以及在俄國的社會各種條件下配合出現的農民知識層]...[Tolstoy & Dostoevsky 帶領出禁慾的、無等差主義的個人生活態度]

14. 西歐之宗教 "被啟蒙者" 教團的形成

不管一個廣泛流行的 "宗教之關懷" 的出現是受到何等樣的刺激,沒有一個新的宗教是來自知識分子的上述需求、或者他們的喋喋不休。風尚的流行會及時轉移聊天與新聞評論的課題。

第八章 神義論[Theodizee]的問題

1. 一神教的神觀[Gottesvorstellungen]與世界的不完美

[Pathos→Ueberweltlichkeit→人格神。德國工人報告不相信 Gottesidee 是因為超凡神旨(goettliche Vorsehung)與社會秩序的不公正、不完美之無法相合]

2. 神義論的純粹類型--彌賽亞的末世論 --> [報償 Ausgleich]
3. 彼世信仰、天意信仰、報應信仰、預定論信仰

[但丁神曲寓意:人,無論其功過如何,在他自由運用選擇的當兒,他應該對賞罰的審判負責。隱身之神 Deus absconditus。喀爾文認為動物怨恨自己不是人]

4. 有關世界之不完美的問題的各種嘗試解決之道

[原罪 Urfrevel。自然的因果機制與報應機制(Vergeltungsmechanismus),倫理行為永不消失]...古代佛教是完全貫徹了此種思想之最究極的推論,甚至連 "靈魂" 的概念也整個被排除了出去;所剩者不過是與 "我" (Ich) 之妄想相連結而關聯於業報機制的各種善或惡的行為(Handlungen)。

第九章 救贖[Erloesung]與再生

[富有 Reichtum。救贖憧憬 Erloesungssehnsucht。恍惚狀態 Entrueckung。心態 Gesinnung。]

第十章 救贖之道及其對生活態度的影響

1. 巫術宗教與儀式主義;儀式主義宗教皈依的各種歸結

[Stimmungsgehalt→Zustaenlichkeit→Vorantwortungslosigkeit. 在祭典過後]──好比傾聽一場彌撒或觀賞一齣神秘劇後,其對行為方式的影響幾乎總是微不足道的。這就像戲劇的觀眾,在觀看了一齣美妙而動人心絃的戲劇後,無論內心受到多大的感動,其日常倫理卻沒有受到多少影響的道理是一樣的。[儀式的形式主義:法律]

2. 日常倫理之宗教性的體系化

[鄰人之愛 Naechstenliebe。intentio, einheitliche Personlichkeitsqualitaet --Meinung--> Gesinnungsethik]

3. 忘我[Ekstase]、狂迷[Orgie]、病態的快感[Euphorie]與合理的宗教救贖方法論
4. 救贖方法論之體系化與理性化及生活態度 --> [Quietismus 冥思神。Molinos, Madame Guyon]
5. 宗教達人[Virtuose]
6. 拒絕現世的禁慾(weltablehnende Askese)與現世內的禁慾(innerweltliche Askese)

因此,現世的諸秩序[作為世界考驗 Weltaufgabe],作為這樣一種積極確證的對象,對於置身於其中的禁慾者而言,成為一種他必須理性地加以 "求全" (erfuellen)的 "天職" (Beruf)。

7. 逃離現世的、神秘主義者的冥思

[開悟 Erleuchtung 逃離現世 Weltflucht 拒斥現世 Weltablehnung 禁慾者的世界是墮落的團塊 massa perditionis]...神秘的知識,愈是具有這種特殊的性格,就愈是無法傳達的;雖然如此,其特出的性格卻恰在於其之以知識的身分出現。它絕非一種對任何事實或教理的新認知,而是對世界有一種統一的意義的掌握,並且,在這種意義下的 "知識" 一詞,正如神秘主義者在其無數的闡釋中此字所呈現的內涵,實為一種實踐的知識。就其核心的本質而言,此種知識毋寧是某種 "擁有" (Haben),從那兒可以得出對於世界的一種實踐的、新的取向,甚至在某種情況下,獲得新的、可以傳達的 "認知" (Erkenntnisse)。...[與現世/遁世禁慾非截然二分關係同理]逃離現世的冥思首先至少得有相當的程度與體系性理性化的生活態度連結在一起。事實上唯有如此方能導致對於救贖財的關注。然而,這只不過是達到冥思之目標的手段,並且,理性化在本質上是消極性的,是為了迴避由自然與社會環境所帶來的障礙而產生的。...進入冥思的獨特途徑,是一種對某些 "真理" (Wahrheiten) 相當集中心力的投入。此時,對此一過程的性質具有決定性的、並不是這些(在一般非神秘主義者)看來通常是相當簡單的真理之內容,而是這些真理之被強調的方式,以及,在整個世界觀內據有一個中心的立場並加以統合的影響力。...[救贖貴族主義 Heilsaristokratismus:禁慾主義者唯有透過行動,而神秘主義求取最小值]...因此,現世內的禁慾者即是個既存的 "職業人" (Berufmensch),他對自己在整個世界內──對這世界整體負有責任的,並不是他,而是他的神──即事(sachlich)的職業活動之意義,既不問,也不必去問。...[人必須活於此世。革命性的轉化:禁慾者入世成為先知]某種偽飾以謙虛色彩的、獨特的 "脆弱" (Gebrochenheit),刻畫出冥思性神秘主義者之現世內行為特色。他總是希望自現世行為中逃離出來,進入神交的寂靜之中,事實上他也一再如此。[這種謙虛是神秘主義者靈魂不羈的唯一保證]...[即事化 Versachlichung 組織體化 Vergesellschaftung, Eckhart 第28回佈道]

8. 亞洲的救贖宗教與西方的救贖宗教之差異

[Anselm 藉訴訟程序解決救贖問題。羅馬人不喜歡神秘。勞動成為本質性特徵。]唯有在西方,修道僧變成理性的官職層級內的一支訓練有素的軍團,而修道僧之出世的禁慾則逐漸地被體系化為一種達成積極、合理之生活態度的方法論。[現世內的職業倫理與宗教上的救贖確定性之連結為一個在原則上與體系上皆不可分離的統一體]

9. 救世主神話與救贖論
10. 由秘蹟恩寵[Sakramentsgnade]與制度恩寵[Anstaltsgnade]而來的救贖 --> 後者效果同神秘主義的偽飾謙虛
11. 因信得救

[Gnosis/Pistis: ho so-matikos, ho psukhikos, ho pneumatikos, ho gnostikos OR Gnostiker/Psychiker/Hyliker/Pistiker]...[credo, non quod, sed quia absurdum est --Tertullianus?]隨著基督教的日漸浸淫於希臘的思考形式(這在古代已然,不過到中古由於大學──培養辯證法的場所──之興起而更為強烈),轉而助長了知識主義。...德文的"職業" (Beruf) 一詞,最初乃來自馬丁路德所翻譯的聖經。現世內的職業道德(Berufstugend)乃唯一神意所喜的生活態度,這種積極的評價從一開始極為路德派的核心問題。[信仰之宣示/默示 fides im/explicita, fides efficax for Kalvinismus]...[父的觀念來自希臘之生,而非閃族之創造;因而訴求感性更多]德國典型的路德教會講道時所用的哀調(經常嚇跑許多大男人)

12. 由預定恩寵(Praedestinationsgnade)而來的救贖

同樣的,當馬丁路德處於剛與罪惡苦鬥過後的極度興奮階段時,也相信預定論,不過當他逐漸走上現世順應之道時,此種信仰即退至無足輕重之處。...[喀爾文的正反聖定 doppelte Dekret:註定有人遭受救贖或毀滅。A. Kuyper]...[?Protestant: Wirtschaftsgesinnung]"上帝的預選",而非當事人的任何個別行為,提供了我們今日所謂的 "整體人格性" 之永恆的價值基點(Ewigkeitswertakzent)。["是"、"能夠"、"理性" ratio]

第十一章 宗教倫理與 "現世"

1. 宗教信念倫理[Gesinnungsethik]與現世的緊張關係 --> 良心之法庭 in foro conscientiae
2. 作為宗教倫理之基礎的鄰人倫理 --> Clemens von Alexandria 對希臘文化持最自由心態,須認識道 logos
3. 宗教對貸款取息的排斥
4. 宗教倫理的生活理性化與經濟的生活理性化之間的緊張關係

[Leo X, 1513-21 在位,路德以九十五條論難反。不當暴利 usuraria pravitas。神秘主義的經濟理性化:獻身本身。波特萊爾所謂的 "靈魂之神聖化的賣春"]

5. 宗教愛之無等差主義與政治之暴力性
6. 基督教對國家態度的轉變

《新約》裏「凱薩的歸於凱薩」此句話的真正意義,並非如近代調和觀所解釋的,意味著一種積極的承認付稅的義務,而毋寧是一種對所有世俗事物絕對的疏離的態度。[提到特洛爾奇]

7. "有機的" 職業倫理

[Adolph Wagner 1835-1917 "無主人的奴隸狀態" (herrenlose Skaverei)。"無恨亦無愛" sine ira et studio。Rechtsstaatsordnung 法治國家秩序。國家理性 Staatraeson。教會理性 Kirchenraeson。]權力結構的客觀化,連帶其理性倫理的結果所產生的一連串問題,只有一種東西可在精神上與其相比擬,亦即,現世禁慾的職業倫理。不同程度及形式的、日益嚴重地遁入疏離政治之情緒的非理性的傾向,乃是暴力之理性化的實際影響之一;當暴力的行使已遠離英雄之人格性的取向,當整個共同體以走向一個民族 "國家" 時,上述非理性的傾向即會展現。...因為性愛、"真實的" 或經濟的利益、以及追求權力與威望的社會驅力,乃是人類共同體行為之實際過程中、最根本與最普遍的構成要素。

8. 宗教與性 --> coitus interruptus
9. 同胞愛[Bruederlichkeit]倫理與藝術

第十二章 文化宗教與 "現世"

1. 猶太教的現世取向

猶太教與清教唯一不同之處在於相對的(一直都如此)缺乏體系化的禁慾主義。...[海上合資公司 maona 僅以資本主義關懷為準的結合型態,相當於股份公司。證券交易所是基督教商人的發明]

2. 天主教徒、猶太教徒與清教徒對營利生活的態度

就是藉著經濟活動,清教徒才能確證其宗教功能。...耶穌所反對的,就是真正晚期猶太教的這種知識主義,以及典籍律法學者的傾向。...耶穌的律法知識、以及對律法的遵從,都代表了從事實際勞動的人的一般律法水平,這樣的人可是無法坐視他的羊掉在坑裏而不予理會,就算是安息日也不行。

3. 猶太教的律法宗教性與傳統主義
4. 猶太教與清教徒

[certitudo salutis: 個人與上帝的關係就像個簿記運算]...另一方面,保羅卻也利用辯證法──當時只有律法學者才懂得的──從各處突破了猶太 "律法" 中最獨特、也最有影響力的部分,亦即禁忌規範與影響深遠的救世主諾言。由於這些禁忌與諾言乃是猶太人整個宗教尊嚴之所以會與其賤民的地位結合在一起的關鍵,保羅的突破自然會帶來致命性的效果。...他帶給猶太人一種重大的解脫,一種由於意識到可以逃脫賤民之命運的解脫。[美國歡迎的是已放棄正統教義的改革派猶太教徒,故實現資本主義的是清教中非猶太的成分]

5. 回教的順應現世 --> "當神以財富賜福與人時,他希望能從這個人的身上看到"
6. 原始佛教的逃離現世

[涅盤的無夢之眠。沙門[禁慾者]之前享有的巨大威望造成佛教的成功。大乘:救世主宗教。]所有亞洲這些大眾宗教都留給了小商人的 "營利衝動"、職工對 "生業" 的關心,以及農民的傳統主義之生存空間;同時也不干涉特權階層的哲學性思考及其慣習性的身分取向的生活樣式。

7. 諸文化宗教與資本主義

今天,所有上述的民族皆已將這種 "商品" (技術、經濟的 "理性主義")視為西方世界最重要的一種產品而加以輸入,如果其間有任何障礙存在,這種障礙乃來自於嚴固的傳統(就如我們中世紀時所曾經有過的一樣),而非由於任何能力或意志的缺乏。

8. 早期基督教的拒斥現世

耶穌所具有的、獨特的使命感,乃是由於他知道自己為通往上帝的必經之路(因為他是聖父的獨子),而非來自任何例如 "無產階級本能" 之類的事物。["成全律法和先知":卡理斯瑪]...實際上,耶穌提出了最為苛刻的要求,他的救贖教義具有真正貴族的特質。[財富與同胞愛]...耶穌的誡命中互助倫理已體系化為一種有關同胞感情之愛的 "信念倫理" (Gesinnungsethik)。...[但強調命運公正的調整,Lazarus等傳說:財富已可算是個危險的禮物。]

Terms

ab alienatio mentis 精神錯亂
Am-haarez 猶太律法無知者、鄉民
berith 聖約
ex opere operatio 因其作為
Geheimkult
glueckliche Borniertheit 幸福的頑迷
homoousios [神]本質一致
Intellektuellenreligion
Kadijustiz
Lehresaetze 教理
nihil inde sperantes 什麼也不指望
status ecclesiasticus

Ei kommentte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