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jantaina, joulukuuta 30, 2005

中世紀哲學 by Alfred Weber

台北:久博,1987年。

第一章 柏拉圖式的基督教神學期

基督教的柏拉圖主義
-3AD 亞歷山大城 克萊門 Athenagoras Gregory of Nyssa Augustine
聖奧古斯丁
-神與世界的區別 三位一體第二位無中生有創世 部分的繁多
-Malebranche's vision in God & Schelling's intellectual intuition
羅馬世界的最後掙扎
-教會揭示人與平等的觀念 波修斯 馬克奧瑞留 辛普力丘 波菲利
-Trivium 文法修辭邏輯 Quadrivium 天文算數幾何音樂
經院主義
司各托斯‧伊列基那(Erigena)
-De divina praedestinatione
-神與宇宙 Theos -> Video, Curro
-神德與世界的不斷交叉
聖安瑟倫
-妓女憑著神力 能再返回童身嗎 吃了聖餅的老鼠是否吃了基督的身體
-本體論證明並非柏拉圖或黑格爾的 Gottidee
-Cur Deus Homo: 毀滅或懲罰人類--> 基督
實在論與唯名論
-Roscellinus: vocis flatus; William of Champeaux Un
-Universale ante/post rem; Abelard's conceptualism
阿伯拉德
-Sic et non
-反對奧古斯丁的我信仰為了可以理解
-惡是德行的條件 意志論 區分慾望本身及其意向
聖維克多‧雨果
-感情 泛神論=神秘主義
-想像力和感覺力 animus sive spiritus
自由思想的進步
-Walter of St. Victor: The Lombard, Pierre of Poitiers, Gilbert of Porr'ee, Abelard 法國四大迷宮
-David of Dinant

第二章 逍遙學派的經院哲學期

‧半實在論的逍遙哲學

亞里斯多德哲學的漸據優勢
-Avicenna in Persia, Averroes in Spain; 本體論與物理學
-波隆那 巴黎 牛津
-Aristotle the Stagirite
13世紀的逍遙學者
-Alexander of Hales Doctor irrefragabilis
-Vincent of Beauvais principium indiviuationis, Ciceronian Latin altered;
Logical/metaphysical universal
-Bonaventura doctor seraphicus
阿奎那
-Lyceum: 物理學 形上學
-willed faith, 哲學作為第四學科
鄧司各托斯[Doctor subtilis]
-人是否要求取理性之外的知識 要用超自然工具嗎
-理性是最高權威
-9 Erigena 反對永恆懲罰 12 Abelard 尊崇希臘 13 不信懷孕和復活
-Quaestiones subtilissimae 叔本華對黑格爾 意志對邏輯

‧唯名論的逍遙哲學

唯名主義的再現
-Occam 符號 14.15世紀大學成戰場
經院哲學的顛覆
-Albertus Magna, Ars Magna: Don Raymond Lullus
-Eckhart, Tauler
文藝復興
-希臘移民. 1438拜占庭教會遣學者前去翡冷翠. 義大利第二次變成 Magna Graecia
-Nicolas of Cusa, Ficino
新柏拉圖主義、神智學與魔術
自由派的逍遙哲學者
-The school of Padus: Petrus Pomponatius 靈魂不朽並非亞里斯多德哲學成就
他們尚需要惡魔厲鬼 至於哲學家 則依原則行事
-Cremonini: Intus ut libet, foris ut moris est.
-Lipsius, Gassendi(1547-1606)
宗教改革
-Luther, Montaigne, Erasmus; Zwingli, Calvin, Farel
新教諸國的經院哲學
-Boehme's Aurora
科學運動
-亞利安歐羅巴
-da Gama, Magellan

tiistaina, joulukuuta 27, 2005

實作理論綱要

Esquisse d'une theorie de la pratique: precede de Trois Etudes d'ethnologie kabyle
Bourdieu, Pierre. Outline of a Theory of Practice
實作理論綱要。宋偉航譯。台北:城邦,2004。


第一章 客觀論於客觀面之極限

‧分析

科學活動之所由生就在一樣「操作優勢」(practical privilege)上面 [不自知其隱性的實作理論生成,舉例 Ch. Bally 所謂聽者的唯智論(intellectualism)]...[藝術史業餘的傳統:聖錄 hagiographic。mimiesis or symbolic gymnastics]...[潛在場域 field of potentialities:從笛卡兒座標到彭卡雷所言「連在我們身上永遠不變、隨身攜帶的座標系」;是故人類學家有「第二次知識論斷裂」的必要]

‧從模型力學到計策辯證

[1.ethnomethodological-primary experience, 2. objectivist knowledge: structuralist hermeneutics] 目的無他,不過在求「客觀論知識」和結構型性向(structured disposition)之間的辯證關係能夠成為一門科學:「客觀論知識」是通往客觀結構的門徑,「結構型性向」則是結構具體實現之處,也是性向再製(reproduce)結構之處。[ex. temporal structure of gift giving 拉羅什福科:及於盡責過甚,形同不知感恩。] 換言之,時間的功效,來自它所作用的關係結構是處於怎樣的狀態;這並不是在說該結構的模型可以不把時間給考慮進去。[小禮必須介於驚喜和善意之間。Monothetic Summa...(x)。即便是禮儀專家也「絕對無法寫出一本手冊,把凡是會出現的場合和該做的事項,全部收錄進去」... [n. 3]小資產階級渴望吞嚥的是禮節大全,學界中人飢渴吞嚥的是體裁論文。...[n. 8]故只好請出康德的期待落空(frustrated expectation)+胡塞爾的多合(polythetic)結構]...(這說的還是那一句,知識論之反思(epistemological reflection)便是由「科學操作」所組成的:...[裂解(detotalise)之癰] 而這效果貽害之深,莫過乎硬要套在時間結構、時間導向、時間韻律三者皆為其必要組成條件的實作上面。

‧從榮譽的「規則」到榮譽感

[ethnocentrism 把排除法硬變成手法的選擇。交換:不需要 Jakobson's filing cabinet of prefabricated representations。禮其實就是挑戰。挑戰-回應的邏輯「才會要在發揮溝通功能之際,同時實踐支配的政治功能。」]...Sense of honour!

‧實作和有關實作的論述

[customary law: Kadi-justice]集體灌輸教育的目的就在產生習性,在由習性衍生出無須明訂的規矩或制度即可自動有所調節的實作。...報導人(informant)就算事前已有充分的了解,也會因為人類學家提出的問題而再不自覺中對他的實作出現半理論、反身式的回想,以致形成論述,將兩套對立的「缺口」(lacunae)混成一氣。...而原住民的體驗唯一能夠表達的方法,就是在用熟悉語言的時候出現無語、省略、缺口。...[一種 docta ignorantia ex. lineage model 不等於 geneological representations,commonsense representation 不等於 complicitous description]報導人和人類學家的關係,有點像師生的關係,老師為了「傳道」,一定要把實作於他心裏的無意識程式,形諸明言。[n. 20 Plato's Meno: physis 不過是 nomos,若所知僅為所是則不曾擁有知識或自我 n.23 Schutz postulate of subjective interpretation 不過是表面上的矛盾]

‧規則之謬

[epistemological unconscious Panofsky after Aloi:s Reigl Kunstwollen] 潘諾夫斯基也一樣,他說「圖像解釋」(iconological interpretation)是將藝術作品的「可知屬性」(sensible properties),暨其所引發的「情感體驗」(affective experience),當作純粹之「文化徵象」(cultural symptoms),而唯有將藝術家灌入作品裏的文化密碼也一併破解出來,才有辦法抽析出作品裏的全部意涵。[否則將犧牲符號的實作功能而偏袒符號結構:n. 30 只提及 constructed object & preconstructed datum 卻忽略 second costructed object 即實作]

‧個案研究:平表婚

馬林諾斯基的 algebra of kinship

‧問題之現況

‧「公訂親屬」和「實作型親屬」

[超越結構或功能論]對隱性實作理論質疑方才導致馬克思所謂將親屬放在「事物或直覺裏看」,而不是放在實作裏看。...[thought object n. 69 都把生產放在他們以回顧的角度而從產品推演出來的規則]...人類學家建構出來的邏輯關係(logical relationship)和「實際」關係(practical relationship)之別──這關係之所以實際,是因為不斷在操作,不斷在維持,不斷在培養──一如地圖上的幾何空間和人跡走過的路徑之別;地圖上的幾何空間,是理論上可能成立的所有道路和路線的「想像式再現」(imaginary representation),人跡走過的路徑網,就是因慣常使用而越益實用的路徑。人類學家建構出來的族譜樹(geneological tree),形如一幅空間圖,一眼即可盡收眼底,而且從任何方向看都沒有差別,而使得累積數代親屬而組織起來的一整套網路,像是純粹理論性的事物一體同時並存(tota simul)。[n. 70 strength of feeling 名字在家族中重複率]

‧「公訂」所循的策略

[希臘人說的 idiotes 無法將小我利益與大我利益等同並以小我責難他人無理之人]

‧集體信念和白色小謊
‧正規和特異
‧聯姻策略和社會性繁殖

[n. 103 墨菲和卡斯丹 fission/fusion. n.105 窮人家唯一能做的就是露出嫉妒心。不關心象徵或政治功能在乎實際]

第二章 結構和習性

‧虛妄的困境:機械論和目的論

[礦物般的濁滯。meaning-made-thing。materialization of recurrence。constituent Reason。Sartre: between materiality and praxis lies the momentum of habitus]韋伯...司法或習俗裏的規則從來就不過是決定實作的次級原則,是在最主要的原則、利益沒辦法用的時候才會加入運作的原則。[見 Rechtsordnung, Konvention und Sitte。以及馬克思經濟哲學手稿說的本錢]

‧結構、習性、實作

[行為人之經院哲學風格的客觀意圖。如 Nicolai Hartmann 1882-1950] 巨匠在「實施成果」裏找到了新的引子,新的支持,可以用在這些作品源出的實施手法上面,以致行為人的論述不斷自體增長,像火車自己舖軌前行一樣。機智妙語一出,說者驚喜不亞於聽者,既有感於自己用語之奇,也有感於箇中之「回顧式必然」[Nachbildung...(x)],這中間的癥結就在於這「地底的寶藏」[意外之財] (trouvaille) 看起來就像是伸手一挖,深埋的機會就像是唾手可得一般,既意外,且誘人。[R. Ruyer. Paradoes de la conscience et limites de l'automatisme;另有格言諺語之例。Aron 和 Dahl 就是忽略此一實作基礎,而沙特設計了作為革命性我思的自為階級;社會的「偶因論」從來不是一人對一人。] 習性結構再製所需的社會條件,內含「習性滯後」(hysteresis of habitus) 的現象,而這現象無疑便是「機會」和掌握機會的「性向」兩者間出現「結構差」(structural lag) 的根源之一;[個人從 ens realissimum 變成 epiphenomenon]...[Anthony F. Wallace's modal personality:眾數人格或眾趨人格]正好可以避開因忽略差異(也就是統計數據)而產生的矛盾;援用基本人格概念常於不自覺中陷入這樣的矛盾。...而客觀經驗則是透過直接、間接但總會聚合的經驗進行教化的工作──這些經驗便是社會環境「面貌」(physiology)的出處,像是「關門」、「死巷」、「前途」有限,「估算機會的藝術」,像萊布尼茲說的一樣,估算預期中的客觀未來成真的可能性,總而言之,就是「現實感」(sense of reality),這或許就是客觀結構的效力藏得最好的原則。
階級、習性、有生命的個體之間的關係,從來就沒辦法完全從社會學的論述裏抽離出來,因為,這樣的關係是即刻供人作切身感受的(也就是「與人有關」[intuitus personae]),所以也同時是社會所指定兼認可的(像名字、法定身分、諸如此類,是由社會軌跡(social trajectory)所劃定的──這社會軌跡嚴格說起來是無法再作化約的──而為了界定這階級、習性、有生命的個體之間的關係,倒是可以把習性看作是將結構──也就是同一團體或階級裏的人同都會有的感覺、思想、行動的程式,也是一切客觀化和統覺(apperception)的先決條件──經內化而成的一套主觀但非個人專有的體系:實作於客觀面之協調,世界觀之分享,其基礎就在個別的實作和世界觀都是完全不限個人的,完全可以互換。[ex. Kant's intuition of space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particularity of Ego]

‧客觀化和體現的辯證

兒童模仿的不是「規範」,而是別人所作的事。肢體儀態是以個別但又有組織的姿態組合,直接訴諸運動功能...所謂「實習」(apprenticeship),就是單單透過熟能生巧,讓學的人在不知不覺當中「技藝」的原理,兼及一門「生存藝術」(art of living)──連學的人所在模仿的這樣實作或成品原本的製作人自己都不知道的部分,也包括在內;而「實習」的另一端,則是明白運用清楚的格式和守則,來傳遞知識;每一社會就在這兩端之間以「結構型習作」(structured exercise)來傳遞這一門、那一門操作實力。謎語和儀式競賽就是這樣,比的都是些「儀式語態」(sense of ritual language),至於各式競技──往往還依賭注的邏輯構造出結構──挑戰或格鬥(決鬥,集體械鬥,打靶,諸如此類),就要男童依「假裝我們是......」(let's pretend) 的模式來進行,而這模式也是孕生榮譽計策(strategies of honour)的程式。...[Mother and Father -- antagonistic complementarity: sexual division of labour & division of sexual labour]...住屋是一樣「實施成果」,就以其「實施成果」的樣子供作解碼,而且此處作的解碼還不能忘記兒童學習看這世界而讀的那本「書」,是用「身體」在讀的,是透過行動和移位在讀的,也在行動和移位當中讀的;兒童搬演他們活動的那方空間,就是由行動和移位創造出來的,而那方空間,同時也在塑造兒童。[diffuse inculcation n. 44 只有專為展現這些知識而設計的體操才能取得:也就是「模仿」(mimesis)。因此,肢體不斷和他所再製的知識合而為一,而永遠無法產生書寫的客觀化過程所能有的客觀性和距離。]...[n. 37 qochra 軟木球遊戲]...[mental structure]「心智」是實物世界的隱喻,而實物世界本身則不過是相互對映的隱喻所形成的一個無始無終的圓。...歐洲社會就把政治、歷史、戰爭歸劃為男性,爐灶、小說、心理則劃歸為女性──男性和性慾獨有的關係,是一種昇華(sublimation)的關係,是將榮譽化作象徵,一方面排斥性慾作直接的表達,一方面鼓勵將性慾變型表現在男性雄風上面:由於男性既感覺不到也不在乎女性的性高潮,男性只想用性行為的重複而非延長,來肯定他的生殖力,因此,男性察覺不到團體的眼睛透過他們既害怕又不屑的女人家的閒話,始終都在威脅他們的親密關係。[Erikson: male domination curbs his verbal consciousness...utopia of universal genitality]...隱形教條裏暗藏的信念經由「化質」(transubstantiation)而塑造出來的身體,可以透過一些無聊的訓誡,...而將一整套宇宙觀、倫理學、形而上學、政治哲學,全都灌注到人的腦中。[pars totalis 可以小見大;一般是用以偏蓋全 par pro toto 的謬論在運作]...史賓諾沙用的「逢迎」(obsequium)一詞,指稱因制約(conditioning)而產生的「恆定意志」(constant will),「國家就是透過[這恆定意志],在塑造我們為其所用,利其存續」[A. Matheron, Individu et soci'et'e chez Spinoza。亦即交易象徵稅]...[n. 47 之所以用習性這名詞的理由之一,是希望把一般視「習慣」(habit) 為機械集合體或預製型程式的觀念予以排除 ex. PhG's "habit as dexterity"]

第三章 衍生程式和實作邏輯 在限度裏作創發

[Fuerbach & Marx's supremacy: practice as practice, apart from positivist materialism]也就是把自己放在自己和世界的實際關係裏去;這層關係像是「擬肢體類」(quasi-bodily) 的「準星」,既不會帶出有關肢體或世界的再現,更不會帶出肢體和世界的關係...這些都會直接指揮人的言行舉止,但又不致將之擺佈成「景象」來看。[Panofsky "Die Perspective als 'symbolische Form'"]

‧農民曆,以及概要圖所引發的錯覺

[physiognomy 時空都不相連續的 island of kinship:每一塊都有其自身的節奏]

‧簡約法則

[n. 25 George Lackoff's generative semantics -- fuzzy concepts & hedges. 儀式與神話的邏輯可以歸類為自然邏輯,邏輯學、語言學以及語言哲學都開始探索自然邏輯的內容。truth-value 變形] 實作的邏輯並不是符合邏輯的邏輯...也因為這實作邏輯在「多重論題」(polythesis) 裏找到了正確使用「多義字」(polysemy) 的必要條件。[n.26 hidden universe of discourse]...overdetermination through indetermination [like Stoic's 全體共鳴 sympatheia ton holon;實作感]

‧以軀體為幾何學家:宇宙創生型實作

社會學的理論一旦跰上神話和儀式,就一定會在最博大的科學所要和理性的基本形式保持傲岸的距離,以及諾斯替(gnostic)傳統偉大創始人所提的奧秘神會兩者之間猶疑躊躇。[客觀論的立場裏內含「邏輯主義」(logicism): Durkheim 是道德 Levi-Strauss 是邏輯]...儀式之所以舉行,是因為儀式只在存在的條件和行為人的性向裏才找得到存在的理由,而且這些行為人是沒辦法享有邏輯玄辨、神秘流洩、或形而上焦慮的奢侈的。[強調實際詮釋,isomorphism, mimetic representation, apomimema...Jean Nicod La g'eometrie dans le monde sensible]...體操和舞蹈是可以說成幾何學──只要不把作體操的人和舞蹈的人說成是幾何學家就好。若仍從「神話」(mythic logos) 轉進到實際行為所搬演的儀式操作(ritual praxis)(而且不必涉足年代先後問題),也就是肢體動作,客觀分析在神話論述裏發現的運作,將「創造神話」(mythopoeic) 的操作隱藏在物化寓意裏的實施成果,那麼當事人明白或暗暗將行為人當作邏輯運作元(logical operator)的誘因就不會那麼大了。[無數對偶 n. 34 [槓桿原理]他們並不需要對於物理學一種神秘的無意識理解,也不需要自然哲學所假設的人腦結構與物理結構世界之間的和諧奧秘。]

‧分與合

[既嫌過時,手筆又小...Teilhardism...規律不等於規則。diakosmesisphilia/neikos, phthora/genesis, dia/syn-krisis]...[n. 39 Durkheim's antimony: 歷史的盲目性與意識的目的性;n. 41 發展完成的諺語須兼顧神話連結和語言連結的重要性。]

‧門檻與通過儀式
‧敵體與否定的結合
‧利用不確定性

[n. 86 as-if 避免將行為人的意識帶入再現之中。我們必須建構再現,目的是為了以科學的方式理解實作(被復活的架構所客觀指向)並且對於理解進行溝通]

‧習性與同源關係

[世界命定系統的矛盾:破解警告是為了改變命運]...外地人的死亡只成了一種絕對死亡的形式。...實作的客觀真諦其實就是一種學者的無知,由於未能認知到這一點[n. 110 神話儀式邏輯其實是實作邏輯的特例...人類學未能認識這一點,因此被困在他者與同一性之間無法解決的二律悖反當中。Kant: 透過描繪客體的幻覺而察覺到相似性,判斷的原則在客體本質之中。雙關語傳統:海德格,語源學傳統:黑格爾。學者的反思(Carnap):關係上升至語言遊戲層面。柏拉圖:哲學家是神話學家。]

第四章 結構、習性、權力 建立象徵性權力理論的基礎

‧俗見、正統、異端

[黑格爾:傳統是「實踐的道德」(Sittlichkeit)。現實感:社會結構和心理結構的對應]...[n. 9 科學必須將客觀主義的實踐真理以及對於這種真理的客觀誤認予以整合,以達成一種更高的客觀性的定義]...[俗民確認的實作自明性與科學的除魅 Entzauberung] 兒童和世界之間,有一整支團隊擋著,不只以各種警告,還以一整套儀式實作,外加論述、格言、諺語──全都依相應習性裏的原理構組起來──灌輸兒童對超自然危險的恐懼。...由於「常識世界」(commonsense world) 的主觀必然和不言自明的本質,是由世界感的客觀共識在檢證的,因此,「必然」之所以毋庸贅述,就因為「必然」不待贅述:傳統無語,關乎傳統之所以為傳統者尤甚;習慣法光是將一條條原理之應用條列出來,也就夠了,不明說,也不闡述,因為無所質疑之處;神話-儀式同源結構的演繹,是完全封閉的世界,其中的每個面向都像是其他面向的映像,容不下自由主義意識型態所謂的「意見」(opinion) ──有關既有政治秩序的問題,都會有幾種不同但同樣正當的答案,這就是「意見」;而離「多數決」這相關概念最遠的,莫過乎「俗見」的「一致同意」了,這集合體裏諸多「選擇」的主體,既是每一個人,也算是沒一個人,因為所回答的問題根本沒辦法明說出來。[Nomos/physis: 透過誤識...批判就是以客觀面的危機作為其「可能的條件」,而現象學(n. 15)則將實在(Wirklichkeit)視為如及所是(Glauben)。n. 16 實踐上的獨斷:也因為它允許並需要一群負責提昇論述水準的專家來發展,以對傳統世界觀的前提(至今仍主導著他們的實踐狀態)進行理性化與系統化。]...論述的領域[依摩根(A. de Morgan)形式邏輯的古典定義]指的是「涵蓋討論所表達或理解的所有內容的一套概念」,於實作裏則是由未討論到的、毋須言說的、無須辯證、檢視即得以承認的領域所構成的互補類屬,來界定的;而這互補類屬又一定是大家視而不見的。[heresy <-- hairesis]...[Weber 的決斷性卡理斯瑪 Ausseralltaglichkeit。沙特 L'idiot de la famille:當字詞為一個迄今都還沒有名字的東西取名字的時候,就是破壞的開始。意識治療。]


‧象徵性資本

[勞動必須執行/隱藏交換功能]...[土地作為借貸的擔保以及「你讓我免於賣地」的虛假買賣]他們看出儀式、權利與利益之間的不同。[n. 25 職業作為象徵。洩漏餐食的價格破壞了誠信經濟]經濟戰爭的化身就是可疑的商人,他們既不怕上帝也不怕男人。...[對土地亦須遵守禮物交換的邏輯]...[傳統世界的時間成本以及貢品的取消。]在一個時間如此充分而貨物如此稀少的世界裏,他最好以及唯一的安排就是花費時間而無須去計算,去浪費一件多得用不完的事物。...[逃離經濟主義種族中心論的唯一辦法]就是將經濟主義只做了一部分的工作完全做完,並且將經濟計算擴展到所有的貨物中(物質的與象徵的)而不做區分,...到現在為止,經濟計算已經取得了一塊由馬克思所謂「赤裸裸的自利」的無情邏輯所統治的地盤,而將「利己計算的冰水」所不可思議饒過的、用來作為它無法評估的無價或無益事物的避難所的「神聖」小島放在一旁。[Symbolique=f(economic), not simply nominal:變形和偽裝,給予時間或浪費時間是最珍貴的禮物之一。...富有意味著責任。象徵資本(從經濟的眼光來說總是非常昂貴)的展示其實是一種以資本滾資本的機制]...放棄經濟與非經濟的二元對立,這種二元論阻礙我們將經濟實踐科學視為一種實踐經濟學一般科學(general science of the economy of practices)的特殊個案,後者能夠將所有的實踐(包括那些不涉及利益或無償的對象,即非經濟的)視為一種將物質或象徵獲利予以最大化的經濟實踐。

‧支配模式

經濟權力仰賴的不是財富,而是財富與經濟關係領域之間的關係,這個關係的構成與一群專業行為人(及其特定利益)的發展密不可分;在這個關係中,財富以資本的形式構成,亦即,做為佔用制度設備與機制(讓領域產生功能的必要之物)的工具;並以此佔有從工具中所得到的利益。[Moses Finley: 古代經濟缺乏的不是資源,而是「用來克服個別資源」的工具。──沒有適當的信貸工具。...簡言之,組織與運作的機制缺乏私人資本資源的動員]...[教育:吟遊詩人,記憶法]學院文憑相對於文化資本,就好比金錢相對於經濟資本一樣。[homogeneous qualification]...象徵性貨物的生產系統與生產出生產者的系統也能(亦即,藉由它們正常功能的邏輯)執行意識型態的功能,它們透過機制來促進對既有秩序的再製,並且持續隱藏支配的永久化。教育系統協助提供給支配階級一種韋伯所謂的「自身特權的神正論」(a theodicy of its own privilege),但並不是透過它生產或灌輸的意識型態(如提到「意識型態機制」的人所主張的);而是透過資本與工作之間的全然連結(這是一種煙幕,用來遮蓋人們所獲得的資格與人們所繼承的文化資本之間的連結──在形式平等的遮蓋下,偷偷摸摸地紀錄下這個連結)而將既有秩序的實踐予以合理化──換句話說,它讓遺產傳遞形式擁有正當性。最成功的意識型態效果就是那些不需要文字,只要求共謀沉默的效果。[n. 44 功績制或教育以內在天份的不平等為前提,並掩蓋了學院成就和繼承文化資本之間的關係]...[社會現實的政治和自詡客觀的科學之二律背反。n. 51 唯一具正當性的比較對象是每個系統都要被視為是一個系統,要排除掉所有的評估,只留下系統演化過程中的內在邏輯。]...[奴隸制度或名譽契約──藉由禮物或債務,總之,藉由物質與象徵暴力 apo tou automatou──基本的支配形式,或經由策略而遭受委婉化(euphemized)]創造人與人之間的紐帶關係。...為了要使社會能承認支配,支配必須讓自己被誤認。...[Beveniste] fide並不是「信任」,而是指「一個人的固有特質,能夠激發自信,並且藉由保護那些將自己付託給他的人,來行使權威」。...[Hobbes]感謝所認識到的「恩惠」,其實是對「失前恩惠」(antecedent grace) 的認識。[sic]...這種對利益的否認其實不過是一種實際上的否認(practical disclaimer):跟佛洛伊德的否定答覆(Verneinung),論述說了它說的東西,其實只是一種形式,想顯示它所未說的,它們以一種(不設利益的)方式來滿足利益,而這種方式是用來顯示它們對於利益並不滿足。[ex. Malinowski: 酋長其實是「部落銀行家」。Levi-Strauss 忽略了物質與象徵交換(亦即,牽涉到流通與溝通)的全部結構,其功能就如同意識型態機器]...否認的工作是社會煉金術的來源,它跟巫術一樣,是一種集體性的工作。如牟斯所說的,整個社會是由夢想的偽幣在進行交易。集體誤認是名譽倫理(集體對於交換這個經濟現實的否認)的基礎,它之所以可能,是因為(群體用這個方式自己騙自己)這裏面既沒有騙子也沒有受騙的人;n. 60 而在這個世界中,社會秩序的再製比較多是取決於和諧習性的不斷再製,而非結構(能製造或選定和諧習性)的自動再製。n. 61 有位報導人說,「在信用的時代,實際上悲慘的是那些只能訴諸他們的父母所建立的信任的人。現在真正重要的是你手上的貨物。每個人都想成為市場人。每個人都認為他有權利去信任,因此現在根本就沒有信任這東西。」...[公共關係「銀行帳戶」理論係由美國工業家發明]同樣清楚的是,為什麼機制(確保支配關係的再製)的意識型態與實踐效果逐漸被揭露與中立化之後,必須決定透過將經濟資本轉變為象徵資本來掩飾再製機制,以再次回歸到象徵暴力的形式:透過賦予正當性的重新分配,公共(「社會」政策)與私人(「不涉私利」的基金會的資助、補助醫院以及學校和文化機構)的重新分配,再製機制[暨剝削邏輯]的效能才得以發揮。...因此,對於經濟以及經濟利益的否認(在前資本主義社會中,一開始便因經濟的建構而不得不被驅逐),便在藝術與文化的領域中找到了它所喜愛的避難所,一個純消費的地點──當然是金錢的消費,但也是可以轉換成金錢的時間消費。藝術的世界,一個神聖的島嶼,系統而炫耀地與庸俗而例行化的生產世界相對立,是金錢與自利世界中一個為無償、不涉私利的活動而存在的聖殿,跟過去的神學一樣,它提供了一個藉由否認所有由經濟學所帶來否定而獲得的想像人類學。

Die Religionssoziologie Max Webers

"Religionssoziologie (Typen religioeser Vergemeinschaftung) ",
Wirtschaft und Gesellschaft, Zwiter Teil, Kapitel 5
J. C. B. Mohr (Paul Siebeck) Tuebingen, 1976
宗教社會學。康樂、簡惠美譯。台北:遠流,1993。


第一章 宗教的起源

1. 基於宗教或巫術動機的共同體行動[Gemeinschaftshandeln]之原初的此世性 --> charisma
2. 精靈信仰[Geisterglaube] --> 存在者。職業(Beruf)。經營(Betrieb)。
3. "超感官的" 力量的起源 --> 救贖宗教(Erloesungsreligionen)
4. 自然主義與象徵主義

靈魂、鬼怪及神祈之領域的發展,反過來亦影響到巫術的意涵。由於這些存在是無法以任何具體的意識來掌握或認知,它們具有一種背後世界之存在(hinterweltliches Dasein)的性質,通常只能透過象徵(Symbolen)及意義(Bedeutungen)的媒介才能接近,因此顯示出來的只是影子(有時則是完全不真實的)。..."神話論的思考" (mythologisches Denken) 此一名詞曾用來稱呼作為發展成熟的象徵觀念領域之基礎的思考模式,其特徵亦已有相當詳細的詮釋。[1752 Gregory 曆法通用至今]

5. 神祈的世界與功能神

羅馬的宗教仍然是 religio ──不管就語源學而言是來自 religare (再結合),或者來自 relegere (再思索);它意味著與驗證有效的祭典形式的一種連結,以及對所有類型的、遍佈各處的神祈(numina)的一種 "顧慮"。[日註:決疑論 Kasuistik 即是將道德的或宗教的律法和義務運用於相應各式各樣前後關係與場合所呈現的個別事例,以作成價值判斷,並且據此種種判斷的集成來形成律法與義務的整體。]...羅馬人生活方式的主要特徵是,不斷地鍛鍊一種實踐的、合理的、神聖律則的決疑論,發展出一種神聖的預防法學,並且(就某種程度而言)傾向於將這些事務當作法律辯護的問題來處理。...羅馬人強調的重點永遠是,從神聖律則及國家法律的觀點來證明任何發生的制度改革的 "正確性。"

6. 祖先崇拜與家父長祭司制 --> 家戶神。經濟。
7. 政治團體的神與地方神

[日註:聚落 Synoikismos [按韋伯於《城市類型學》第三章第七節的定義,聚落為幾個種族在王的命令或自由的協定下,聚居在具有防備設施的城寨內或近邊...例如雅典,即是由 Attica 半島上的希臘人組合成名為此的政治組合] 與我們的 "國家" (Staat)──一個被視為強制性的、領土的 "機構" (Anstalt)──顯著不同的是,由於此種地方主義的影響,城邦本質上仍保持著屬於城市神之祭祀伙伴性質的一種個人關係的團體。

8. 一神信仰與日常性宗教(Alltagsreligiositaet) --> 單一神教(Henotheismus)
9. 普遍主義與一神信仰 --> 倫理型與模範型的預言
10. 強制神(Gotteszwang)、巫術與崇拜神(Gottesdienst)

如果一個宗教的各個方向皆指向超越此世的災厄與利益之外,這是一種特殊發展過程的結果──一種獨特的,雙面性的發展過程。一方面,有關神觀及人與神可能之關係的思考,有日益擴展的理性體系化。另一方面,隨之而來是一種特殊的、從原初的實際與精打細算的理性主義的倒退。...然而,為了上述的 "經濟以外" 之目標的發展,前提之一即是得有特殊的、人格性的神存在。

第二章 巫師-祭司

當一個祭典沒有祭司,正如一個巫師沒有祭典,通常即不會出現形上學觀念之合理化與獨特的宗教倫理。兩者的成熟發展有賴於一個獨立的、專業訓練的祭司階級,持續地專注於祭典以及實際地有關心靈指導的問題。[ex. 中國與佛教的倫理觀。遂有先知與俗眾的問題]

第三章 神概念[Gottesbegriff]、宗教倫理、禁忌

神也必須持續證實的力量

1. 倫理之神、立法之神
2. 超神的、非人格性力量,神所創造的秩序 --> Shicksal。Moira [荷馬用語:定命 moros。梵文的天則 rita:right, rite]
3. 禁忌規範的社會學意義,圖騰信仰 [依日註以 Durkheim 澳洲圖騰最有名。Zweckverband: Vergemeinschaftung]
4. 禁忌化、共同體關係與定型化 --> 種性制度加強專業化但不助長也不壓抑資本主義。路德:固守汝之志業。
5. 巫術倫理與宗教論裏,罪意識、救贖思想 --> 儒教無根本之惡

第四章 "先知"

1. 與巫師、祭司對立的 "先知"

[日註:Dionysos 原本是希臘北方 Trakia 的神,被稱為 Bakchos。大約是從潛藏於植物與動物的神秘的生命力與生殖力被神格化而來,於 8 BC 傳至希臘。真正教團型的是 Orpheus]

2. 先知與立法者[Gesetzgeber]

立法者聘自團體之外...先知的特徵在於,他們的使命並非得自任何其他的人,而只是如其原本就當即那樣的掌握住它。同樣的,希臘城邦 "僭主" (Tyrann) 之取得權力的特徵也是篡奪[直接訴諸民意,他們更喜歡祭典]。

3. 先知與傳道者

[Empedocles, Pythagoras 最接近先知]...[據說畢達哥拉斯將宇宙命名為和諧 Cosmos 與渾沌對立。群眾煽動者 demagogue: demos-agogos]...這些人物與先知的主要區分是他們的教誨缺乏先知預言中持有的、生動而又情緒性的佈道(Predigt),...蘇格拉底的 "天才" (Daimonion) 只針對具體的情況反應,接下來就是勸阻及告誡。

4. 密法傳授者[Mystagoge]與先知

[1805-44 摩門教由 Joseph Smith 創立]

5. 倫理型預言[ethische Prophetie]與模範型預言[exemplarische Prophetie]

[中國及印度缺乏一個人格化、超越性及倫理性的神祈。技術中理性主義的侷限性(7.7)]...長城及內陸運河的修築則更具重要意義,它們成為皇帝官僚制的真正基礎。

6. 先知啟示的性格

第五章 教團[Gemeinde]

1. 先知、信徒與教團

具有特殊宗教意味的 "教團"──在德文中,Gemeinde 一字也用來指那些為了經濟、國庫財政或其他政治目的而組織起來的鄰里團體──[俗眾相較之下被稱為 "游離票"]...

2. 教團的宗教性 --> [Cromwell's congregationalists]
3. 預言與祭司經營

第六章 神聖的知識、佈道、司牧

印度吠陀聖典的確立則是為了對抗異端的知性主義。基督教聖典的形成也是因為諾斯替教派(Gnostics)之主智的救贖論,已動搖了小市民階層對正統教義的虔信態度。...[第三次特倫特宗教會議決定 paracletus a patre filioque precedens。但東方教會堅持聖靈由父而來]...古代世界基督教徒之專心致力於教義的發展,是特別受到下述因素的影響:(1)由希臘教育而產生的獨特的知識階級;(2)由崇拜基督而產生的特殊的形上學前提與緊張;(3)與尚未歸化基督教團的知識分子抗爭的必要性;(4)古代基督教會對純粹知識主義的敵視(這點恰與亞洲諸宗教的立場相對立)。就社會角度而言,基督教是一個基本上由小市民信徒所構成的教團宗教,這些小市民對純知識主義抱持相當懷疑的眼光,教會的領導階層對此一現象自然是要關心的。在近東,非希臘化的小市民階層出身的基督教僧侶日增;這點不但摧毀了近東的希臘化文化,而且也使那兒理性的教義建構告一終結。...準此,上述的兩類影響力,即先知卡理斯瑪的力量與大眾根深蒂固的慣習力(儘管它們彼此在許多方面常常相反),乃及於祭司從事體系化的工作。先知事實上永遠出自俗眾團體,或由此團體中取得支持,儘管如此,俗眾也並不純然就是屬於傳統主義的力量。
俗眾的理性主義是祭司階級所必須對抗的另外一個力量。各種社會階層都可以是這種俗眾理性主義的擔綱者。

第七章 身分、階級與宗教

1. 農民階級的宗教性

以此,猶太教及基督教晚期的發展中,農民從未在理性倫理的運動中扮演擔綱者的角色。這個論斷對猶太教而言完全正確,至於基督教,農民僅在例外情況下,也就是共產主義-革命的形態,才會參與理性倫理的活動。[1524-5 德國農民。maschiach 來自 maschia(受膏者);chrio (加膏油的動詞型)]...然而,瑣羅亞斯德的預言顯然是訴諸於農民的(相對程度的)理性主義──習於有秩序的勞動及飼養畜牧,而反對假先知所宣傳的、附帶有虐待動物之儀式的狂迷性的宗教。...因此在其社會倫理的規定上有一種反市民傾向的特色。

2. 早期基督教的城居性格

宗教上讚揚農民;以及相信農民之虔敬具有特殊之價值,乃是相當近代的發展結果。這點特別是路德新教與反映出斯拉夫主義影響的、近代俄羅斯之宗教性格的特色,而與喀爾文新教及大部份的新教教派有顯著的差異。[1917 英表示支持猶太人]...再者,就基督教之特質所在的倫理性救贖宗教與個人的虔敬而言,城市乃為其真正的溫床所在;由城市裏,新的運動乃不斷產生,而有別於支配性的封建勢力所欣賞的儀式主義、巫術及形式主義的再詮釋。

3. 貴族與宗教、信仰戰士

[Harnack 研究原始基督教神學家。信仰戰士(Blaubenskaempfer)。勉強人進來 compelle intrare]希臘人一般的信仰是一種素樸的泛靈論式精靈信仰,對於死後之存在的性質以及有關彼世的所有問題,都沒有清楚的答案,唯一可確定的是:即使是在此世過著最悲慘的生活,也要強過去統治陰間的王國。

4. 官僚制與宗教[文官的 Mithra:巫術-密蹟之性格的恩寵授與和祭儀中升遷的可能性]
5. "市民的" 宗教之多樣性 --> Volksreligiositaet

總之,商人階級愈是擁有特權社會地位,就愈少傾向於開展一個彼世取向的宗教。

6. 經濟的理性主義與宗教-倫理的理性主義

[Arte di Calimala: 毛織品生產,巨大利益足以左右各國的經濟,15世紀末方衰退。去勢派 Skoptsy]...[兩因素的結合與親和性確實存在但尚未至因果的層次]

7. 小市民階層之非典型化的宗教態度,職工的宗教

[基督教原本就是個職工的宗教]不管哪兒,只要與純粹巫術或祭典之觀念的聯繫為先知或改革者所打破,職工、小市民等即會傾向一種(經常是原始性的)理性的、倫理與宗教的生活觀。再者,他們職業的專門化,也使得他們成為一種特殊類型的統一的 "生活態度" [Lebensfuehrung]的擔綱者。

8. 最為劣勢的特權階層之倫理的救贖宗教

如果說近代的無產階級有一特殊的宗教立場,其特色即為對宗教抱持一種漠不關心或者拒斥的態度,這跟近代廣大的資產階級的態度是一樣的。因為對近代的無產階級而言,依靠個人自身之成就的是一以轉變為意識到這乃是取決於純社會性的因素、市場的狀況與受法律所保障的權力關係。[Sombart]

9. 救贖宗教的階級與身分的制約性

[寧芙是酒神二號的奶媽。困窮。正當化自身處境。]軍事英雄尤其傾向於認為神乃是個善於嫉妒的存在者。

10. 猶太教與印度教的賤民宗教性:怨恨

[Pariavolk, certitudo salutis, 報應的信仰 Vergeltungsreligiositaet,公然禮敬財富]所有這些衝突迫使猶太人陷入一種絕望的掙扎,掙扎的不再是為了他人的尊敬,而是為了自重與自尊心。[Nietzsche: 奴隸之道德上的反叛 系譜學 ch. 10 和善惡 195 節]...佛教恰好是任何類型的怨恨-道德主義的最強烈的反證,而且是一種知識階層的救贖論,[cf. Neoplatonismus, Gnostik, 摩尼 Mani 教]...[純粹知識主義?]更具體的說來乃是人類思想的形而上的需求,透過倫理與宗教的問題而反映出來,此一驅力並非來自物質的需求,而是由於內在的壓力,企求就一有意義之宇宙的觀念來了解世界,並確定對此一宇宙的立場。

11. 知識階層對世界諸宗教的影響

[首先是祭司階級。耶穌會 Loyola 1814 復活後最大? Pharisee 後被基督猛烈批評為偽善]...作為中國實用倫理的儒教思想,完全是由一個接受過古典人文教育的官職候補者階層所支撐起來的,而道教則成為一個通俗的、巫術實踐的經營。...[救贖宗教]這種知性觀念有時正是會在政治與社會動亂時期、作為一種無成見之反思的結果而出現。不過,在此情況下,這種思考模式多半是潛藏著的,通常只有當知識階層已經非軍事化後,才會具有支配性的地位。...一旦源自知識主義救贖論及倫理成為一種大眾宗教,某種密法傳授的教說或貴族身分倫理即會配合受過知識教育之團體的需求而出現;不過,此一宗教同時也會轉化成一種通俗的巫術性救世主救贖論(Heilandssoteriologien),以配合非知識階層大眾的需求。[ex. 道教佛教在儒教內部的結晶體]...知識分子之渴望救贖永遠是源自於 "內心的困頓",[其遁世]可以是一種絕對孤獨式的逃避,也可以採取一種較近代的形式──像盧梭那樣逃入一個未受人為機制所污染的 "自然" 裏;或者是浪漫主義式的遁世,例如逃入未受社會習俗所污染的" 民眾" 裏,這是俄國 "民粹主義者" 的特色。...[賤民知識主義之激烈力量來源]乃是,處於社會層級結構最底層(或根本就不在層級結構之內)的這些團體,不管是就外在秩序或一般性意見而言,與社會慣習的關係,在某個程度上是站在一個阿基米德(Archimedes)點上。由於這些團體不受社會慣習的束縛,對於宇宙的 "意義" 反可採取一種原創性的態度;同時由於他們不受何物質考慮的妨礙,他們也因之可以發揮一種強烈的倫理與宗教的情緒。只要他們是屬於中產階級──就像宗教上自修而成的小市民階級──則其宗教需求就會傾向一種倫理嚴肅主義、或神秘學的形式。

12. 猶太教與早期基督教的小市民知識主義

[Dvorak 奧地利美術史家稱之為君子的儒教書記的知識主義。11.5 倫理則不過是有教養的士人的一種精明的現世順應]...[Philo logos+idea: 猶太人普設學校。10.1 打從幼年時期就不斷的被授予知性的有體系的決疑論訓練]...[保羅的知識"在猶太人為絆腳石,在希臘人為愚拙"...logischer Phantasie]

13. 上流階層的知識主義、平民的知識主義、賤民的知識主義與教派的宗教性

[聖錄受益者,經濟與國家主義問題]...稍後,隨著教會的大分裂(Schism),這種反抗乃轉變為意識型態上的,這些知識分子乃成為 "教會會議至上論" 改革運動、以及後來人文主義的 "擔綱者"。...[清教徒的流浪職工推動的非精英知識主義]在一個由巡迴佈道者所開展的短暫的傳教運動結束之後,受到他們的知識主義潛移默化的是中產階級。...不管怎麼說,這個時期型塑了盎格魯-薩克遜之教養階層的知識主義,其特色為一種對自然神論-啟蒙主義的宗教形態的傳統性恭順態度[與拉丁諸國以貴族和宮廷為中心不同]...[工團主義Syndikalismus 與 "第三勢力"──新聞人員、小學教師、革命的使徒,以及在俄國的社會各種條件下配合出現的農民知識層]...[Tolstoy & Dostoevsky 帶領出禁慾的、無等差主義的個人生活態度]

14. 西歐之宗教 "被啟蒙者" 教團的形成

不管一個廣泛流行的 "宗教之關懷" 的出現是受到何等樣的刺激,沒有一個新的宗教是來自知識分子的上述需求、或者他們的喋喋不休。風尚的流行會及時轉移聊天與新聞評論的課題。

第八章 神義論[Theodizee]的問題

1. 一神教的神觀[Gottesvorstellungen]與世界的不完美

[Pathos→Ueberweltlichkeit→人格神。德國工人報告不相信 Gottesidee 是因為超凡神旨(goettliche Vorsehung)與社會秩序的不公正、不完美之無法相合]

2. 神義論的純粹類型--彌賽亞的末世論 --> [報償 Ausgleich]
3. 彼世信仰、天意信仰、報應信仰、預定論信仰

[但丁神曲寓意:人,無論其功過如何,在他自由運用選擇的當兒,他應該對賞罰的審判負責。隱身之神 Deus absconditus。喀爾文認為動物怨恨自己不是人]

4. 有關世界之不完美的問題的各種嘗試解決之道

[原罪 Urfrevel。自然的因果機制與報應機制(Vergeltungsmechanismus),倫理行為永不消失]...古代佛教是完全貫徹了此種思想之最究極的推論,甚至連 "靈魂" 的概念也整個被排除了出去;所剩者不過是與 "我" (Ich) 之妄想相連結而關聯於業報機制的各種善或惡的行為(Handlungen)。

第九章 救贖[Erloesung]與再生

[富有 Reichtum。救贖憧憬 Erloesungssehnsucht。恍惚狀態 Entrueckung。心態 Gesinnung。]

第十章 救贖之道及其對生活態度的影響

1. 巫術宗教與儀式主義;儀式主義宗教皈依的各種歸結

[Stimmungsgehalt→Zustaenlichkeit→Vorantwortungslosigkeit. 在祭典過後]──好比傾聽一場彌撒或觀賞一齣神秘劇後,其對行為方式的影響幾乎總是微不足道的。這就像戲劇的觀眾,在觀看了一齣美妙而動人心絃的戲劇後,無論內心受到多大的感動,其日常倫理卻沒有受到多少影響的道理是一樣的。[儀式的形式主義:法律]

2. 日常倫理之宗教性的體系化

[鄰人之愛 Naechstenliebe。intentio, einheitliche Personlichkeitsqualitaet --Meinung--> Gesinnungsethik]

3. 忘我[Ekstase]、狂迷[Orgie]、病態的快感[Euphorie]與合理的宗教救贖方法論
4. 救贖方法論之體系化與理性化及生活態度 --> [Quietismus 冥思神。Molinos, Madame Guyon]
5. 宗教達人[Virtuose]
6. 拒絕現世的禁慾(weltablehnende Askese)與現世內的禁慾(innerweltliche Askese)

因此,現世的諸秩序[作為世界考驗 Weltaufgabe],作為這樣一種積極確證的對象,對於置身於其中的禁慾者而言,成為一種他必須理性地加以 "求全" (erfuellen)的 "天職" (Beruf)。

7. 逃離現世的、神秘主義者的冥思

[開悟 Erleuchtung 逃離現世 Weltflucht 拒斥現世 Weltablehnung 禁慾者的世界是墮落的團塊 massa perditionis]...神秘的知識,愈是具有這種特殊的性格,就愈是無法傳達的;雖然如此,其特出的性格卻恰在於其之以知識的身分出現。它絕非一種對任何事實或教理的新認知,而是對世界有一種統一的意義的掌握,並且,在這種意義下的 "知識" 一詞,正如神秘主義者在其無數的闡釋中此字所呈現的內涵,實為一種實踐的知識。就其核心的本質而言,此種知識毋寧是某種 "擁有" (Haben),從那兒可以得出對於世界的一種實踐的、新的取向,甚至在某種情況下,獲得新的、可以傳達的 "認知" (Erkenntnisse)。...[與現世/遁世禁慾非截然二分關係同理]逃離現世的冥思首先至少得有相當的程度與體系性理性化的生活態度連結在一起。事實上唯有如此方能導致對於救贖財的關注。然而,這只不過是達到冥思之目標的手段,並且,理性化在本質上是消極性的,是為了迴避由自然與社會環境所帶來的障礙而產生的。...進入冥思的獨特途徑,是一種對某些 "真理" (Wahrheiten) 相當集中心力的投入。此時,對此一過程的性質具有決定性的、並不是這些(在一般非神秘主義者)看來通常是相當簡單的真理之內容,而是這些真理之被強調的方式,以及,在整個世界觀內據有一個中心的立場並加以統合的影響力。...[救贖貴族主義 Heilsaristokratismus:禁慾主義者唯有透過行動,而神秘主義求取最小值]...因此,現世內的禁慾者即是個既存的 "職業人" (Berufmensch),他對自己在整個世界內──對這世界整體負有責任的,並不是他,而是他的神──即事(sachlich)的職業活動之意義,既不問,也不必去問。...[人必須活於此世。革命性的轉化:禁慾者入世成為先知]某種偽飾以謙虛色彩的、獨特的 "脆弱" (Gebrochenheit),刻畫出冥思性神秘主義者之現世內行為特色。他總是希望自現世行為中逃離出來,進入神交的寂靜之中,事實上他也一再如此。[這種謙虛是神秘主義者靈魂不羈的唯一保證]...[即事化 Versachlichung 組織體化 Vergesellschaftung, Eckhart 第28回佈道]

8. 亞洲的救贖宗教與西方的救贖宗教之差異

[Anselm 藉訴訟程序解決救贖問題。羅馬人不喜歡神秘。勞動成為本質性特徵。]唯有在西方,修道僧變成理性的官職層級內的一支訓練有素的軍團,而修道僧之出世的禁慾則逐漸地被體系化為一種達成積極、合理之生活態度的方法論。[現世內的職業倫理與宗教上的救贖確定性之連結為一個在原則上與體系上皆不可分離的統一體]

9. 救世主神話與救贖論
10. 由秘蹟恩寵[Sakramentsgnade]與制度恩寵[Anstaltsgnade]而來的救贖 --> 後者效果同神秘主義的偽飾謙虛
11. 因信得救

[Gnosis/Pistis: ho so-matikos, ho psukhikos, ho pneumatikos, ho gnostikos OR Gnostiker/Psychiker/Hyliker/Pistiker]...[credo, non quod, sed quia absurdum est --Tertullianus?]隨著基督教的日漸浸淫於希臘的思考形式(這在古代已然,不過到中古由於大學──培養辯證法的場所──之興起而更為強烈),轉而助長了知識主義。...德文的"職業" (Beruf) 一詞,最初乃來自馬丁路德所翻譯的聖經。現世內的職業道德(Berufstugend)乃唯一神意所喜的生活態度,這種積極的評價從一開始極為路德派的核心問題。[信仰之宣示/默示 fides im/explicita, fides efficax for Kalvinismus]...[父的觀念來自希臘之生,而非閃族之創造;因而訴求感性更多]德國典型的路德教會講道時所用的哀調(經常嚇跑許多大男人)

12. 由預定恩寵(Praedestinationsgnade)而來的救贖

同樣的,當馬丁路德處於剛與罪惡苦鬥過後的極度興奮階段時,也相信預定論,不過當他逐漸走上現世順應之道時,此種信仰即退至無足輕重之處。...[喀爾文的正反聖定 doppelte Dekret:註定有人遭受救贖或毀滅。A. Kuyper]...[?Protestant: Wirtschaftsgesinnung]"上帝的預選",而非當事人的任何個別行為,提供了我們今日所謂的 "整體人格性" 之永恆的價值基點(Ewigkeitswertakzent)。["是"、"能夠"、"理性" ratio]

第十一章 宗教倫理與 "現世"

1. 宗教信念倫理[Gesinnungsethik]與現世的緊張關係 --> 良心之法庭 in foro conscientiae
2. 作為宗教倫理之基礎的鄰人倫理 --> Clemens von Alexandria 對希臘文化持最自由心態,須認識道 logos
3. 宗教對貸款取息的排斥
4. 宗教倫理的生活理性化與經濟的生活理性化之間的緊張關係

[Leo X, 1513-21 在位,路德以九十五條論難反。不當暴利 usuraria pravitas。神秘主義的經濟理性化:獻身本身。波特萊爾所謂的 "靈魂之神聖化的賣春"]

5. 宗教愛之無等差主義與政治之暴力性
6. 基督教對國家態度的轉變

《新約》裏「凱薩的歸於凱薩」此句話的真正意義,並非如近代調和觀所解釋的,意味著一種積極的承認付稅的義務,而毋寧是一種對所有世俗事物絕對的疏離的態度。[提到特洛爾奇]

7. "有機的" 職業倫理

[Adolph Wagner 1835-1917 "無主人的奴隸狀態" (herrenlose Skaverei)。"無恨亦無愛" sine ira et studio。Rechtsstaatsordnung 法治國家秩序。國家理性 Staatraeson。教會理性 Kirchenraeson。]權力結構的客觀化,連帶其理性倫理的結果所產生的一連串問題,只有一種東西可在精神上與其相比擬,亦即,現世禁慾的職業倫理。不同程度及形式的、日益嚴重地遁入疏離政治之情緒的非理性的傾向,乃是暴力之理性化的實際影響之一;當暴力的行使已遠離英雄之人格性的取向,當整個共同體以走向一個民族 "國家" 時,上述非理性的傾向即會展現。...因為性愛、"真實的" 或經濟的利益、以及追求權力與威望的社會驅力,乃是人類共同體行為之實際過程中、最根本與最普遍的構成要素。

8. 宗教與性 --> coitus interruptus
9. 同胞愛[Bruederlichkeit]倫理與藝術

第十二章 文化宗教與 "現世"

1. 猶太教的現世取向

猶太教與清教唯一不同之處在於相對的(一直都如此)缺乏體系化的禁慾主義。...[海上合資公司 maona 僅以資本主義關懷為準的結合型態,相當於股份公司。證券交易所是基督教商人的發明]

2. 天主教徒、猶太教徒與清教徒對營利生活的態度

就是藉著經濟活動,清教徒才能確證其宗教功能。...耶穌所反對的,就是真正晚期猶太教的這種知識主義,以及典籍律法學者的傾向。...耶穌的律法知識、以及對律法的遵從,都代表了從事實際勞動的人的一般律法水平,這樣的人可是無法坐視他的羊掉在坑裏而不予理會,就算是安息日也不行。

3. 猶太教的律法宗教性與傳統主義
4. 猶太教與清教徒

[certitudo salutis: 個人與上帝的關係就像個簿記運算]...另一方面,保羅卻也利用辯證法──當時只有律法學者才懂得的──從各處突破了猶太 "律法" 中最獨特、也最有影響力的部分,亦即禁忌規範與影響深遠的救世主諾言。由於這些禁忌與諾言乃是猶太人整個宗教尊嚴之所以會與其賤民的地位結合在一起的關鍵,保羅的突破自然會帶來致命性的效果。...他帶給猶太人一種重大的解脫,一種由於意識到可以逃脫賤民之命運的解脫。[美國歡迎的是已放棄正統教義的改革派猶太教徒,故實現資本主義的是清教中非猶太的成分]

5. 回教的順應現世 --> "當神以財富賜福與人時,他希望能從這個人的身上看到"
6. 原始佛教的逃離現世

[涅盤的無夢之眠。沙門[禁慾者]之前享有的巨大威望造成佛教的成功。大乘:救世主宗教。]所有亞洲這些大眾宗教都留給了小商人的 "營利衝動"、職工對 "生業" 的關心,以及農民的傳統主義之生存空間;同時也不干涉特權階層的哲學性思考及其慣習性的身分取向的生活樣式。

7. 諸文化宗教與資本主義

今天,所有上述的民族皆已將這種 "商品" (技術、經濟的 "理性主義")視為西方世界最重要的一種產品而加以輸入,如果其間有任何障礙存在,這種障礙乃來自於嚴固的傳統(就如我們中世紀時所曾經有過的一樣),而非由於任何能力或意志的缺乏。

8. 早期基督教的拒斥現世

耶穌所具有的、獨特的使命感,乃是由於他知道自己為通往上帝的必經之路(因為他是聖父的獨子),而非來自任何例如 "無產階級本能" 之類的事物。["成全律法和先知":卡理斯瑪]...實際上,耶穌提出了最為苛刻的要求,他的救贖教義具有真正貴族的特質。[財富與同胞愛]...耶穌的誡命中互助倫理已體系化為一種有關同胞感情之愛的 "信念倫理" (Gesinnungsethik)。...[但強調命運公正的調整,Lazarus等傳說:財富已可算是個危險的禮物。]

Terms

ab alienatio mentis 精神錯亂
Am-haarez 猶太律法無知者、鄉民
berith 聖約
ex opere operatio 因其作為
Geheimkult
glueckliche Borniertheit 幸福的頑迷
homoousios [神]本質一致
Intellektuellenreligion
Kadijustiz
Lehresaetze 教理
nihil inde sperantes 什麼也不指望
status ecclesiasticus

sunnuntai, joulukuuta 25, 2005

Was heiβt Philosophieren?

Josef Pieper. 劉森堯譯,台北:立緒,民92年

  • gemein Nutzen, bonum commune, Arbeitswelt, 哲學不是職業訓練。蘇格拉底與別人一樣悲慘。會飲篇。ars liberales/serviles
  • In, Mit, Neben...das Innere
  • Jakob von Uexküll 大家都認為所有具有眼睛的動物所看到的東西都是一樣的...Umwelt, Umgebung
  • Anima est quodammodo omnia/靈魂指的乃是一切事物/convenire cum omni ente 與萬物同在/Gesamtwirklichkeit
  • Ich-Selbst, Person/vegetiert, Unbehaustheit, vita contemplativa
  • 布爾喬亞的 Selbstverstaendlichkeit / Berufsgefahr/追求結果(Ergebnissen)
  • mirandum...in der Maske der Bohe'me
  • Goethe: Das Hoechste, wozu der Mensch gelangen kann, ist das Erstaunen.
  • Zweifel 懷疑 thaum'azein 驚奇 von Aquin: desiderium sciendi
  • Pascal: Wir sind nicht, wir hoffen zu sein/auf dem Weg
  • Enthuellung/re-velatio...per connaturalitatem
  • 費希特 一個人會選擇什麼樣的哲學,取決於他是什麼樣的人

Augustine by Jaspers

翻譯 賴顯邦 台北:自華書局,民75。

原序-致讀者-序論-生平與著作

從哲學到知識──在信仰的基礎上


  • Conversion: not Cicero's awakening
  • 而是一個上帝之城的公民,由十字架上的基督精神所引導
  • 上帝把他帶到一個真實的、世界性的社會──教會。
  • 引據聖經
  • 物理學、邏輯學、倫理學

奧古斯丁思想的模式

  • 對每一種思想極限給予壓力
  • Heraclitus "你無法發現靈魂的界限,它的精神是如此之深"
  • "人,是一個無底的深淵,他的頭髮你們無法算清楚,但是天啊,他頭上的頭髮比他內心的情緒和活動更容易算清呢。"...總結為 "我對自己質疑"
  • 愛:存有與知識。文德爾班:內在經驗的形上學
  • 音節。開頭之前沒有時間。將上帝的永恆比做歌曲
  • Credo, quia absurdum 科學於 1B.C. 停止發展
    Humilitus 停留在地面
    Esse, intelligere, vivere; esse, nosse, diligere
    Rabies theologorum
  • 北歐(對力量有信心,對死亡無畏懼,選擇死亡)、猶太人(先知的沉思)、希臘人(尺度)、羅馬人(公共事務參與和個人犧牲)
  • caritas, capiditas, amicitia(友誼), corpus mysticum, civitas terrena
  • 愛的哲學史。柏拉圖、但丁、布魯諾、史賓諾沙、齊克果
  • 小國無能助長羅馬戰爭不公...


特性與批評

  • 教會:權力、思想與方法,還有神秘力量
  • complexio oppositorum
  • 以權威為基礎 預定說 不確定性
  • 友誼來自寂寞感,寂寞感來自自愛
  • 奧古斯丁反女性主義


歷史地位、影響及時代意義

  • pistis -> episteme
  • issuelessness

maanantaina, joulukuuta 05, 2005

邁向第三電影──第三世界電影宣言集

李尚仁編譯 台北:南方,1987年

譯序

didacticism
高達:沒有一個民族會無故關心另一個民族
Sylvia Wynter. The Ceremony Must Be Found: After Humanism

1. 邁向第三電影/阿根廷/Fernando Solanas & Otavio Gettino

militant cinema, Newsreel(progressive group)

知識份子必須經由行動,來找出他能以理性與最高效率來執行工作的領域。一旦決定了戰場,他下一個任務即是在這個戰場內找出敵人要塞的確切位置,以及他要在哪裡和如何部署他的力量。

大眾傳播要比燒夷彈有效 事實狀態取代法律狀態 以危險衡量成就 1秒24格

機構接管了電影,把它當作一唱在大戲院演出的秀,有其固定的長度,以及生於銀幕和死於銀幕的封閉結構。它一定滿足了製作團體的商業利益、並導致了吸收布爾喬亞世界觀的形式,這延續了十九世紀藝術、布爾喬亞藝術的世界觀:人被當作一個被動、消費的客體;他不再具有自己的歷史認同能力,而只容許閱讀歷史、沉思歷史、服從歷史和忍受歷史。電影作為一個被消化客體的展示物,正是布爾喬亞製片所能達到的最高點。世界、經濟與歷史過程都被同一個畫框、同一個舞台和電影螢幕所包圍,人被視為一個意識型態的消費者而非創造者。這種想法在布爾喬亞哲學和剩餘價值的取得間,起著巧妙的交互作用。結果是電影成為一種動機分析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研究的電影,而無數的研究者都在找尋群眾的夢想和挫折之因,其目的都在販賣 "電影生活"(movie-life)以及統治階級所理解的現實。

一個民族現實的證言,對世界層面的對話理解而言,也是一種無價的方法。如果人民不能交換彼此的經驗,不能在國內、大陸、國際層面打破帝國主義拼命維持的巴爾幹化(Balkanization),便沒有任何國際主義形式的鬥爭能夠成功。

他們的電影 跨出熟悉事物的外在極限

如果是高達他會說,他將不再是個單車冠軍,而成為一個無名的單車騎士;以越南式的風格,潛伏在一個持久且冷酷的戰爭之中,但他也會發現,敏銳的觀眾會把他的作品視為某種具有自身存在的事物,並會以任何世界單車冠軍都無法得到的方式來防護他。

攝影機是影像──武器的無窮徵收者,放映機則是一秒發射24格的步槍。

1. 參與的同志,響應了號召的人-行動者-合作者(man-actor-acomplice)
2. 自由的空間,人在那裏表達自己的關懷與理念,使自己變得政治化,並開始解放自己。
3. 影片,它的重要性只在於作為雷管或藉口。

解放一個被禁止的真理,

原註6 巴黎羅馬的布爾喬亞份子在週末去香港以便就近觀賞越戰

2. 對 "第三電影" 概念的一些註解/阿根廷/Octavio Getino

agit-cinema

3. 支持民族主義的、現實主義的、批判的和人民的電影/阿根廷/Fernando Birri

麵包和尊嚴 [Pablo Neruda]
成長和成熟的危機 poetic-political cinema

4. 電影工作者與人民政府:政治宣言/智利

反對一種貧血的新殖民文化,一個供菁英、頹廢、貧乏的小布爾喬亞消費的牧場。

5. 支持不完美電影/巴西/Julio Garcia Espinosa

對當代藝術而言,媒介者就像阿斯匹靈、鎮靜劑一樣,吃下一片,藝術家便能暫時脫離頭痛之苦。但藝術肯定像是一個小惡魔,不斷在各種趨勢中顯露面貌。

[Arnold Hauser]近來少數人製作的大眾藝術,是用來達成化約大眾角色為單純的觀眾與消費者。

Glauber Rocha: "我們對神經衰弱的問題沒興趣,我們只喜歡明朗的問題。"

6. 十五年後對不完美電影的省思/ditto

7. 巴西新電影/巴西/Carlos Diegues

巴西新電影(Cinema Novo)沒有出生日期。它沒有歷史性的宣言也沒有紀念週。
因為最重要的是巴西新電影就是自由。

8. 飢餓的美學/巴西/Glauber Rocha

(x) primitivism

這種政治、經濟條件導致了我們哲學上的弱點與無能,產生了意識的貧乏與潛意識的歇斯底里。正因如此,拉丁美洲的飢餓不只是個警報:它是我們社會的本質。相對於世界上其它的電影,巴西新電影悲劇性的原創性即在於此。我們的飢餓是我們的原創性,而我們最大的不幸是,我們只能感受到這種飢餓,但無法在知識上理解它。

我們所了解的飢餓,是歐洲人和大多數巴西人所不曾了解的。對歐洲人而言,它是一種奇特的熱帶超現實主義。對巴西人而言它是國家的恥辱。他沒有東西吃,但他羞於承認;而且他不知道這種飢餓的起因何在。自從我們拍了這些悲傷、醜陋的電影,尖叫、絕望的電影,在這些電影中理性並不是經常佔上風;我們就知道溫和的政府改折並不能消除這種飢餓,而特藝彩色(technicolor)也無法掩飾飢餓,反而會使它的痛楚加劇。因此,飢餓的文化只有削弱本身的結構,才能在質上面超越自己;飢餓最高貴的文化表現是暴力。

...巴西新電影不是任何一部電影,而是許多電影在演進中的混合體,它最後將使大眾察覺到自己的不幸。

9. 三洲電影工作者:這就叫做破曉/Glauber Rocha

好萊塢的器材就如同五角大廈的武器。沒有電影工作者是完全自由的。即使沒有檢察制度或是財務合約的枷鎖,他依舊是個囚犯,除非他能覺悟到自己是個三洲人(tricontinental man)。只有這個觀念能解放他...所有其它的論述都是美麗而無害的;理性但令人厭倦;反省性的但是無能;"電影的"(Cinematic)但是無用。抒情詩體(lyricism)事由在空中翱翔的文字組成的;但它立刻就在乏味的陰謀中給納入被動形式的結構...

值得注意的是,拉丁美洲的政治前鋒總是由知識份子所領導的,而師哥經常出現在槍聲之前。通俗歌劇(popular opera)、音樂和革命攜手並進;這是我們的伊比利亞遺產。

楚浮控訴高達模仿者沒窮盡其絕望與冷酷 mal de Godard

大多數電影工作者的態度都墮落為一種書法電影(calligraphic cinema),而背叛了沉思或煽動的精神。

guerilla cinema

10. 從遍地乾旱到棕梠成蔭/Glauber Rocha

我們的歐洲朋友問道:"如果你沒有錢、沒有政府的保護政策、沒有自由、你怎麼還能拍電影?"

我們是電影的農夫。

populist-demagogic esthetic

熱帶主義的電影是那個烏托邦的處女海岸。

11. 食人主義與自我吞食主義/巴西/Joaquim Pedro de Andrade

分析到最後,每個消費者都可以化約為食人主義。目前的工作關係以及人際關係──社會的、政治的、經濟的──基本上都還是食人主義。那些人可以藉著對產品的消費,或者更直接的在性關係中 "吃" 其他的人。食人主義只不過將它自己制度化了(institutionalized itself)、聰明的偽裝了自己。新的英雄仍然在尋找一個集體意識,努力去吞噬那些我們的人。但他們仍舊是弱者,結果自己被媒體轉變為產品消費掉。

當右派正在吞噬左派時,左派藉著吞食自己來淨化、鍛鍊自己──這當純是弱者的食人主義邏輯。教會在聖餐會上吃掉基督聖體。犧牲者和行刑者是一體的;自己吞食自己。一切事物,不管放在心中還是放在口中,都是要被消費的食物,同時,國家貪婪地吞食著他們的人民。

12. 火光與行動宣言/巴西

13. 對於我們而言電影是什麼/茅利塔尼亞/Med Hondo


殖民主義的黑夜使我們之間發生了許多爭吵。

14.電影與社會變遷──烏斯芒‧桑貝納演講錄/塞內加爾/Osumane Sembene

布爾喬亞拒絕走向大眾

Africa is colored and we sell Europe color.

對白少節奏快[語言不通]

15. 1973年,第三世界電影工作者阿爾及爾會議決議

mode of production

maanantaina, marraskuuta 21, 2005

De l'Existence à l'Existant

http://shestov.by.ru/sk/levinas.html
http://www.radicalphilosophy.com/print.asp?editorial_id=9839
http://www.lituanus.org/1978/78_1_04.htm

生存與生存者 顧建光、張樂天譯 遠流1990

-生存者及他與生存的關係

--與生存的關係

當思想沉醉於本身沒有意義的生存這一動詞時,它就茫然了,因為對這個動詞似乎沒法作何評論。生存這個動詞只有在其分詞形式下才變得可以理解,也就是說,只是在那生存著的生存者那裏才變得可以理解。

我們只是在虛無和死亡面前顫抖。對於虛無的恐懼不過是我們捲入存在的尺度。生存自身就包含著某種悲劇,這種悲劇的存在不只是由於生存的有限性,它是某種死亡也不能始之消解的東西。

-與生存的關係及其瞬間

[存在的無個性特徵的狀態]生存與世界的關係並不同一,它先於世界。

純粹的哲學分析還沒有審查過疲勞和懶惰,這兩者在其表現中是被看作與生存有關的一些姿態。如確實如此,它們就是像思想、情感、意志一樣的那些「精神內容」。但它是反省自身,從而這種反省以一種純粹形式的方式表徵了我們歷史中的全部事件。這種反省把這些事件表現為一些內容,並且遮蓋它們作為事件的戲劇性。

行為的開始就已經是一種歸屬關係,它關注著它屬於什麼以及為什麼屬於那些事情。在它屬於其自身的範圍內,它保存了它自己,並且它自己變成了一個實體,一個存在者。

懶惰使人衰竭,怠惰把人壓倒,並以厭煩折磨著我們。

--疲勞和瞬間

當我們在「你不得不去做」這句話的關鍵之處發現了「你不得不是」這樣一個命題時,當一個命題的開始似乎包含了生存的基本結構(在這種生存的所有重負之下,生存已歪曲分解為存在、所有和屈服了)時,為了使我們已經看到的存在者與行為之間的聯繫清晰化,我們必須對疲勞加以分析。

疲勞就是放鬆這件事本身。

努力從疲勞衝出,又回到疲勞。

對於魔術師來說,它並沒有捲入那一刻,在此一刻,那件工作卻是完成了;它只是遠遠地追隨著那一刻。但是,人的勞動和努力是以按部就班的方式來完成的。

我們可以說,在一首美妙樂曲中的不同的瞬間只是在這種範圍內才可能存在,即只是在它們消解於持續性中的意義上說才得以存在。這種持續性在一首樂曲中在本質上是連續不斷的。在一首樂曲的演奏過程中,及它不是被教授用於對學生的考查中、亦即不是工作和努力時,那麼,這首樂曲中是沒有瞬間的。事實上,樂曲就是這種理想的模型,柏格森在這裏體驗到了純粹的綿延。

在一首樂曲的產生存在方式中,現在是一個逐漸消散的事件,它帶有虛無的印記。

在持續中,瞬間是不能具有其自身的,持續就是不停止,持續不是現在,持續就是那使音樂像一場遊戲的東西。

努力的持續性完全是由停止所組成的。

在無以名狀的生存之流中,有著阻礙和安置。努力就是一個瞬間的實現。

行為就是抓住現在。這並不等於重複地說,現在才是實際的,而是要指出,在生存的無名的轆轆行駛中,現在是一個幽靈。這個幽靈為生存所捉住,它處於與生存的關係之中,它佔據著生存。

[遺棄的一種特殊的形式]疲勞不是為這個世界所遺棄的一個存在者的孤獨,疲勞的存在者已經不能與世界保持步調一致了,疲勞是那似乎不能與其自身保持步調一致存在者的孤獨,疲勞就是與其自身的脫節,疲勞發生於「我」與其自身之間的脫位。

在疲勞的簡單性、統一性和模糊性中,厭煩就像是一個生存者的滯後,那個生存者耽擱在其生存之後。而且,這種滯後構成了現在。

疲勞就是這種時間耽擱。在這兒,在瞬間中的生存對於時間的佔據變得可以直接感覺到了。可以肯定,疲勞不是取消一個人與其存在的契約。疲勞所帶來的那種拖延無疑是生存中的一條銘文。但是那對這條明文特殊的東西,那種躊躇,使我們對它感到驚訝,也使我們看到這種運作,這種運作假定已被佔據的生存總是已包括了厭煩。

生存者必須處於活動之中,即使在他不積極的時候也是一樣。這種不積極的活動並非是悖論;它是把自身至於堅實的地基之上的一種行為,它是一種休息,這種休息不是純粹的否定,而是那種緊張的姿態,是一個此地的造就。這樣,休息、奠基、構造條件的歇息就表現為與存在的真正的關係

-世界

--意向

意識性正是一種誠實性。

在世界中,他者確實不被看作是一個物,但他者從來是與事物聯繫在一起的。我們不僅是在他者的社會境遇中來研究他者、接受他者的。他者也不僅是通過尊重其權力和責任來表示對於某種人格的尊重,不僅是建立一些制度(好比是為了容易地取得我們所要的東西而對我們周圍的東西進行一些安排)以便把我們置於他人、集體、歷史和超自然的東西的關係中去,在世界中的他者只是一個已經穿上了衣服的客體。

在穿衣的普遍性中,裸體失去了意義。對於身體康復的檢查者來說,人的存在就像是人的物質材料,這種材料被包裹在一個形式中。美麗、完善的形式就是適度的形式;古代的雕塑從來不是全裸體的。

[當代哲學]這種哲學的世俗本性及滿足只是在這個世界的副本和命運而已。

[Husserl's epoche]其意義在於這種還原指明了在世界中的人的命運與可能的懸置之間的分離。

比較一下吃和愛,愛是發生在經濟活動和世界之外的。因為作為愛的特徵的是一種基本的、貪得無厭的飢渴。

[飢渴]它消費純粹的時間,這種時間中沒有物體加入,它的流逝也不留什麼痕跡。「滿足」不是在超越中的一種持續,而是返回到它自身,這種返回是在單義、現在的世界中完成的。伴隨著慾望和需求,當我們把包含在愛中的東西放到經濟範疇中時,不管我們說什麼,在這種墮落中都沒有什麼可與飽足相比。與此相比,吃是和平且簡單的,吃充分地實現著它誠實的意向:「正在吃的人體現著人類最高的公平。」

自我從不願意除去自己的假面具,自我的身分就是所有的偽裝,對於自我來說,坦白是不可能的──同時,在世界中就是誠實地走向那所欲求的東西,把它作為其所是的東西。

這樣,在轉動我們的門把的過程中,我們就打開了生存的全部內容的房門。因為在這種行為之外,我們已經跨越了把這種行為和我們對存在自身的關注相分離的那種中介。但是,意識描繪了一個封閉的圈圈,由於意識抹掉了每一個將來的結局,它就停留在這個圈子之中,這是一個其中有著滿足和坦白的圈圈,這個圈圈就是世界。

[資本家的唯心主義]在馬克思主義中具有魅力的東西不是它所宣稱的唯物主義,而是這種建議和邀請所堅持的基本的誠實性。...因為這些唯心主義不是紮根於那種意向的簡單性和單一性之中。人們是不能把騙子、受騙者、飽食無事者的二流思想這樣的罪名加之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

與客體有關的誠實性就是關於生存的猶豫,這種猶豫表現唯一種將要承擔的任務。那種生存者將要採納的主體就將從這種猶豫中形成。

--光線

你佔有生存,但也為生存所佔有。

事物的外在性是與下面的事實聯結在一起的:我們搜求它們,我們必須來到它們面前,──即一個物體被給予我們,但他又等待著我們。這就是圓滿的形式概念。形式就是那一個事物通過它顯示他自身並成為可把握的東西的東西。形式就是某物在其間能夠得到的照明並成為可為理解的東西,就是與某物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東西。

那麼,帶有不可還原原則的感覺是由什麼組成的呢? 感覺就是對於心靈的可滲透性,並且已經造成了我們稱為感覺的那種東西的特徵。或者我們可以說,它是光明。

煩(care)構成了一種照明。

被照明的空間都聚集到一個佔有這種空間的心靈上。在此意義上,被照明的空間就已經像是一種綜合的產物。康德的空間實質上就是一個被照明的空間,在其所有的限度上,這個空間是可以接近、可以加以探究的。空間作為即將與它合併在一起的運動的活動場所,這種運動是視力能即刻見到的──即速度的模型,康德的空間預定了這一模型。這樣一個運動使視力成為出色的感覺。視力認識客體並且處置客體。客體與主體的那種關係就像客體自身一樣是被同時給予的。一個地平線已經打開,其他一些感覺的模糊性是由於缺少一個關於它們的地平線。令人驚訝的是,當我們把這些感覺看作是在其自身中的時候,它們卻是為我們的。[immanence]

在這兒,我們能夠認識到康德關於統覺綜合的作用以及它在構造世界過程中的統一作用這樣一種觀點的深刻性──條件是,我們把世界理解為直覺、視覺或光線的一種綜合。

這樣,光線就是一種懸製的事件,是一種時間性,它在於不與客體或歷史相妥協(人們與客體和歷史相關聯,或者說人們認識客體的歷史),它在於永遠保持處於那些客體和那種歷史之外,甚至處於那種懸置歷史的存在者之外。這種懸置把這個我以及這個我的力量定義為無限地後撤,定義為「對於我來說......」。這個我就是常常處於存在之外、甚至他自身之外的一個存在者。就如康德所宣稱的,內部知覺是不能領悟他者的。

在這兒我們被宇宙的機械裝置的齒輪所卡住,我們最初的情感、我們的根深蒂固的幻覺都是自由這種感情和幻覺。

這種生存不過是拒絕無個性和命定的存在的加強,由於這種存在,生存變成了意識。就是說,生存是一個生存者與生存保持的一種關係,通過光線,生存既充滿了又保持了那種間歇。

-沒有世界的生存

--異國情調

現實主義藝術是以客體的赤裸性來向我們表現客體的,但是真正的赤裸性不在於沒穿衣服,我們也許可以說,那是由於缺乏形式,即,沒有實現從我們的外在性向內在性的變形(transmutation),這種變形也就是形式的實現。

現實正在從一個破碎的世界中產生。

--無存在者的存在

噁心就是參與「有」,它是參與到那返回每一個否定的核心中的「有」中去,參與到那「沒有生存」的有中去。如果我們可以這樣說的話,噁心是死亡的不可能性,是甚至在死消散中的生存的普遍性。

去欲就像去死一樣,是尋求從存在的逃亡,是要到自由和否定起作用的地方。恐怖就是那回到這種否定的核心中去的存在的事件,儘管沒有什麼事情發生。...屍體是可怕的,屍體在自身中已經具有它自己的幽靈,它預示著返回。這縈繞著的鬼魂,即幽靈,構成了恐怖的真正要素。

這種從一種無名和不易腐化的生存中逃避出來的不可能性構成了莎士比亞悲劇的真正的深度。[有=非人;這裏沒有東西,但有存在。]

在這兒,否定、湮滅、虛無都像是肯定、創造、生存一樣的事件,不過是非人格的事件。消逝的呈現亦即「有」是超越矛盾的,「有」統據且支配著它的對立面。在此意義上,存在沒有發洩的出口。

-本質

--失眠

「有」包含了事物和意識。

失眠症狀就是呈現返回到那由消失留下的虛空中去──不是某物的返回,而是呈現的返回;失眠正是否定的核心中「有」的甦醒。[cf. 意識參與覺醒]

這種描述將讓個人登場,而「有」則是個人的消散‧在這而要藉助於一種方法,就是讓思想超出直覺。[非人格性:不屬於任何一個人]

--位置

[Cs v. 有]

但是,在佔據存在的過程中,意識是在存在中的猶豫。這樣,意識就給了它自己一種退卻的緯度。[eg. Jonas's sleep]

現在,就像我們在對構成現在的努力的分析所表明的那樣,它是處於現在之後的。現在追趕著它自身,但是在它後面留下了一個時滯。或者說,就在那現在一擊的簡單性中,造成了一種後退、一種回彈。

意識與無意識相關聯的方式也不是一種意向。這種方式表現為從由其照明的焦點向外以及光線的逐漸減弱。這就是產生光線的方式的特徵,即作為一種閃爍。

被笛卡兒的懷疑所排除掉的身體是一種身體的客體。「我思」並不會導致非人格的見解:「有思想」,而是導致現實的第一個人:「我就是那在思考著的某物。物這個詞在這兒是相當確切的。」笛卡兒我思的最為深刻的教益在於發現思想是一種實體,即,是某種可以確定的東西。

無意識就是通過不參與、通過休息的基本活動來參與生活。

[le chez-soi]

地方並沒有被加之於意識,這不像意識與它所決定採取的行為,在後者,意識是被加之於行為的。正是由於意識出自地方、出自一種靜止性,所以它才回歸到它自身。

在這兒,知識的「對象」是什麼的問題並不是主體所要解決的問題。相反,是這樣一個問題支持了主題,並且是在這樣一點上來支持主體的:正是由於依賴於這樣一個基地,那些主體才得以把自己確立為一個主體。

情感防止主體去把自己聚集起來、去發生反作用、去作為某人。

從根本上來說,所有的情感都是暈頭轉向,即那種人們所趕到的潛入自身的暈頭轉向,亦即發現自己面對一種空虛的暈頭轉向。形式的世界敞開著,就像一個無底的深淵。宇宙破裂了,混沌張開了大口──深淵、沒有地方、「有」。

身體絕不是一件東西──這不僅是因為靈魂寄居於其間,而且是因為身體的存在屬於事件的秩序而不是屬於實體的秩序。身體不受安置;身體就是一個位置。身體不是位於一個事先給定的空間中;它是闖入定域自身的無名存在之中的東西。[coenesthesis]

把身體作為事件的意思是說,身體不是一種工具、不是位置的象徵或症狀,而是位置本身,就是說在身體中產生從事件到存在的轉化。

當然,軀體的表達能力是不同的,軀體不同部分的表達能力也是不同的。臉和眼睛這些靈魂的鏡子尤其是表達的器官。但是,身體的精神性並不在於表達內在的東西的那種能力,而在於,身體所實現的位置是任何內在性的必要條件。

只有通過現在的消逝,佔有這件事情本身才得以可能。因為,時間一瞬的產品是不會來自一個無限的系列的,這個無限的系列正是瞬間所要穿越的。但這種瞬間產品與那個系列不相干;瞬間產品可以割斷難解的時間之結,而不是去解開它。瞬間就是某種出自它自身的東西,瞬間出現的方式就是現在,現在就是忽略歷史。在瞬間中打斷了時間的無限性或永久的無限性,並再次重新開始。此外,現在是在存在中的一種情形,在這種情形中,不僅有一般的存在,而且有一個存在者,即一個主體。

因此,現在是不可能有連續性的。現在的消逝是為它的主體性付出的贖金,即為它的蛻變所付出的贖金,這種蛻變是在存在的純粹事件中發生的,是從一個事件到一個實體的轉變──即向本質的轉變。[存在者 than 時間自身]

不該把一個瞬間的「停住」看作是靜止的時間的膨脹,...現在是一個停頓,不僅因為現在被逮住了,而且因為現在打斷了持續並且把這種持續重新連接起來,現在就是從持續中、從它自身中產生出來的。[時間無辯證;瞬間無本體論;存在=命運/時間=悲劇]

但是抵禦時間的摧毀的那種永恆性不像時間,就是這種永恆性不是作為某種持久的過程、不是作為耐久的過程。在那種生存生於其間死於其間的瞬間的後面追隨著一個瞬間,生存也誕生於這後一個瞬間中,後一個瞬間繼承前一個瞬間的遺產。正是一種生存在整個持續過程中的堅持不懈,它才模仿了永恆性,它才造成了時間的那同的永恆的運動著的形象。[prime 瞬間=現在]

世界和光線是孤獨的。這些被給予的東西,這些被衣裹起來存在者是某種與我自己不同的東西,但是,它們是我的。這些被光線照明的東西是有意義的,並且,這樣就好像它們是來自於我。在這麼一個被理解的宇宙中我是孤獨的,就是說,我被鎖閉在一個限定的生存之中。

--通向時間之路

主體的孤獨是一種雙重的厭煩,這種厭煩是某種與我們在世界中所知道的那種社會生存不同的東西,自我是在逃離其厭煩的過程中轉向這個世界的;主體的孤獨也是某種與它者的關係不同的東西,這個它者是在它自身中脫離自我的。這種二重性喚醒了逃跑的老毛病,但是並沒有為什麼為之的天下、也沒有什麼新的大陸可以滿足主體,因為在旅途中我們是帶著我們自己一塊走的。

在世界上,時間擦乾了所有的眼淚;時間就是忘掉那不可原諒的瞬間、忘掉無法補償的痛苦。

工具不僅壓制不合意的努力,而且壓制等待的時間。...這也就是說,在一個行為中,工具壓制了行為不得不佔用的時間;工具壓制了處於中間狀態的那些時間;工具壓縮了持續性。現代的工具是機器,即,一個系統、配置、裝置,以及一些協調系統:光照裝置、電話線路、鐵路和公路網絡等等。結構的多重性是機器的本質特徵,機器計算著瞬間,機器產生了速度;機器是欲求的焦躁的回聲。

不對稱的主體間性(intersubjectivity)是超越的所在地,在主體維護其主體性的時候,主體有著並非一定要返回其自身的可能性,有著多產的可能性和(作為對我們將在後面進行審查的東西的預言)生一個兒子的可能性。

-結論

現在並不表達在時間和絕對之間的遭遇,寧肯說,現在是一個生存者的構造,現在就是主體採取某個位置。

如果因在存在中所承諾的義務而可以逃脫過去的重負的話(這是在生存中僅能見到的重負),那麼這種義務還有著它自身的重量,現在的消失也並沒能減輕這種重量。與此相反,那個由這種瞬間構成的孤獨的主題則是無能為力的。為了擺脫所承擔的義務,時間和他者是必要的。

這個世界總是超越長眠和離世(hic et nunc)的。

意識是閃耀之光,意識的閃光就在於熄滅自身,意識是一道同時既是它自身又不是它自身的光。

torstaina, marraskuuta 03, 2005

Les objets singuliers

Jean Baudrillard & Jean Nouvel 林宜萱 黃建宏譯 田園城市 2002

中文版序一 朱元鴻 兩派胡言,的獨特愉悅

十字軍 將法國後現代份子視為哥倫比亞毒梟 在情書中挑文法毛病 玻璃的材料符號學 光即物質

中文版 序二 通過獨特物件讓建築死而復生 劉維公

所有反對文化者,我贊成

中文版 序三 對話 褚瑞基

對談一

non-savoir

N 一些我們無法掌控的事物,一些依循命定法則運行的事物,一些在本質上即不願受控管的事物。...這三件事會參照到某一觀念(我知道這會使你感興趣),這就是幻影的觀念。

N 換句話說,藉由一些如移位、速度、記憶的觀念,相對於某一指定的或某些熟知的路徑的運用,我們可以組造一建築空間,非僅由所見之物出發,而是以我們在一組精微相連的連續鏡頭中所能記憶之事為起點。由此也將產生被創造之物和原來在空間感之中即存有之物的對應比照。

[Deleuze's antagoniste--concept]

N 盡速遺忘:建築的另一個難點

B 所以必須在理念、理念的心智空間裏重新獲得概念,必須回到概念、通過概念或另闢新路。而這種完美的事物又會重新成為螢幕,另一種型態的銀幕。天才便一次次第撼動這過於完美的影像。

N according to B "建築乃是懷舊與預期極致的混合物" "所有的事物皆是弧線" "挑釁是過分強烈的誘惑"

文化作為心智技術
l'esprit du chose


N 但你有種對這個物件的狂愛,因為它是某事的本質。

N 你難道不是一個同時對眼睛失望亦對精神失望的人嗎? 當我們閱讀你的著作,你向我們解釋你是如何地寧願耳聾也不願意眼盲,而眼睛對你來講是何等重要的事。但矛盾的是,我們感到某些空虛或消亡是會吸引你的。

"non-"

N activisme du bien-e^tre 讓自己過得好的行動主義 布希亞的現代性

對談二

Archigram ville-machine; hyperv'erit'e 過分真實
r'ehabiliter; zoning

N Carlo Scarpa,與其耀眼的實證,可能是最令人信服的示範。首要的政治性問題將為:"我破壞什麼? 我保存什麼? ",並由於襯托以對兩個黑暗又誇張可笑的時代回憶而突顯,一是 "我破壞所有",即六、七○年代,推土機式的革新:"我保存全部",我模仿,我試圖節制建築行動。

changement/devenir

N 我們皆為都市人 [zusammen]

B 你為 "工作" 擬了一份精采的藍圖:活的、死亡的與幽靈般的工作。關於生命般的幽靈、身內的運動、死去者等等,皆散落在所有虛擬的生產形式中。你們的確思考過這個案子。

Berlin: no man's land -> meeting line

B 舉透明的理念為例,他既是某種玩味著光及明暗的特殊事物,同時也讓我們覺到它作為某種敏銳的檢察形式。關於 "透明" 這種似乎風靡我們時代的追求,就是為了減少同權力聯繫中產生的矛盾。

N nach B transparence -> transappearance

B 對我來說,命運寄售不可能交換者。

serendipity 找到另一個

B 質變性? 自由被加諸一種神聖的內疚。最終,人民的解放在歷史的意義上,也是幻夢的落空。..個體解放,這是所有人的夢想,但卻於其中煎熬猶如對主體的一種集體內疚。所以這些便迭譯為對自身之恨、謀殺的實踐與兄弟鬩牆的戰爭...

PRECEPT/COMCEPT/EXCEPT/PERCEPT

FREE/EXOTIC

tiistaina, marraskuuta 01, 2005

Essais sur la signification du cinéma

Christian Metz. 劉森堯譯 遠流1996

第一篇 電影的現象學研究

Ch1 論電影中的現實印象
  • 整體來看,電影首先是一樁事實(un fait)
  • 可信度(credubility...certainty)
  • 此曾在摧毀了我在這兒(le c'est moi)
  • Edgar Moryn in Le cin'ema ou l'homme imaginaire: 運動的現實世界和形式外貌的結合帶給我們具體生命的感覺以及對客觀現實世界的了解,形式賦予其客體結構一種運動,而運動又帶給形式一種實體。
  • materiality: vivant, anim'e
  • Henri Wallon: 1. la s'erie visuelle 影像的陳述作用 2. la s'erie proprioceptive
  • Mitry: l''etat filmique 電影中印象的問題


Ch2 論敘述的現象學

  • 敘述(r'ecit)乃是一種具有時間性的段落(une s'equence temporelle),描述則無。...敘述是許多事件的總和
  • irrealization: 現實的意思就是當場(la pr'esence)
  • 毫無疑問,敘述乃是人類想像力發揮的一種偉大的形式,我以如下之定義來作結論:一種封閉之述說,以一種未完成之事件的段落組合進行之。

第二篇 電影符號學的問題


Ch3 電影:語言系統(langue)還是語言?

  • le profilmique 任何可攝製的東西
  • 愛森斯坦一直想做的,不斷在夢想的,就是把事件用視覺方式清晰表現出來,透過細部分析和蒙太奇的方式把事件突顯出來...
  • les choses sont là, disait-il, pourquoi les manipuler? 羅塞里尼:事物俱在,何須加以組合操作?
  • Moryn: la formule du spectacle 觀賞公式...le discours imag'e
  • 盧米埃首先發明了電影術,而非 le film
  • voici 這裡是

Ch4 電影符號學的一些問題

  • 即使就指示意義之元素單位而言,電影亦不具任何離散的要素,電影乃透過 "一連串的現實世界" 而進行,這一連串的現實世界在述說中以具備整體意義的姿態不斷呈現。
  • 修辭=文法 dispositio

Ch5 劇情片中的指示意義問題

第三篇 影像的語意群分析[Ch6 Ch7 分析...]

第四篇 "現代" 電影:一些理論上的問題

Ch8 現代電影與敘述

  • d'edramatisation
  • les temps morts, 簡報電影 film-expos'e
  • la cosmophanie
  • 客觀影像-怪異的行為主義;現代社會心理學治療方法-這真要叫人懷念起什麼叫做 "儀態" 的教育
  • "荷蘭的胸罩突然醒來,張開吃過飯後的一張大嘴" 文法可句義不明

Ch9 費里尼的《八又二分之一》中的鏡子結構


Ch10 電影中 "說的" 和 "被說的":逼真的觀念式微了嗎?

  • 逼真:1. 亞里斯多德 一般意見之眼中認其有可能性之客體 2.convention
  • 1.神奇的 le merveilleux 2. 通俗的 le familier 3. 英雄式的 l'h'eroi:que 4. le dramatique (Gilbert Cohen-S'eat)
  • Vladmir Propp
  • 法國風格的 "戲劇式喜劇"...情節之自然邏輯...角色之心理轉折...感情的邏輯...這種類型需要幾個 "裸露" 鏡頭嗎? (一般意見如此)...人類行為的觀察,這是導演的信念...同時加上一點點暴力? 沒問題!...

maanantaina, lokakuuta 31, 2005

Esth'etique du cin'ema

G. Betton 1983 劉俐 1990

一 美學態度──表現語言和思想的不同方式
  • 演員只有在成為一個 "感情運動員"(athle'te affectif)時,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在天賦的表演才華之外,必須以嚴謹的紀律,將自己的身體、本能、感情控制裕如。
  • Roger Boussinot 有多少種認知方法就有多少種寫實主義。反矯揉、浮誇、表現主義、浪漫主義的反彈
  • 社會寫實是基於客觀性,對下層社會精確的描寫,
  • 有沒有一種獨立的真實,是我們所能夠進入的? [principe de non-s'eparabilit'e]
二 書寫的符號‧語言的要素
  • Virgil: Fugit irreparabile tempus
  • Epstein 在影片放映中,空間與時間是不可分的,它們一起構成一個 "時間-空間" 的背景
  • Martin 我們可以說,攝影機的移動產生一種符咒般的迷惑效果,它對感覺器官(官能)的效果類似快速剪接對智力(頭腦)的效果
  • Mitry d'eja' signifi'e...polys'emique
  • 言詞應從情景中自然湧出
  • 新浪潮--新聞片風格
  • 場面調度組裝時空
  • 楚浮愛小孩
三 書寫的風格:視覺剪接和音效剪接真實的重組
四 從作者的理念到觀眾的創造性想像
  • 事實上,他是被關在一個玻璃的立方體中,在這個立方體中可以自由活動,但不能逃離觀察者的眼目,像阿爾比(Albee)一樣,他不停地在探索這個完全封閉世界的界限,他──或者說我們全體──都被關在其中。
  • 電影滿足人看自己生活的慾望(Val'ery)
五 戲劇與電影‧文學與電影
  • Artaud 要求完全劇場 贖回所有劇場性(the Theatrical)
  • Mitry 小說的時間是以文字,而電影是以 "事實" 架構出來的。小說引發一個世界,而電影則把我們放在一個依據某種連貫性而組成的世界之中。小說是由敘述組織成一個世界,而電影是由世界組織成一個敘述。
Mitry 電影美學與心理學 結構 形式

Consumption

Bocock, Robert. R 1993 巨流 張君玫 黃鵬仁 1995

導論

欲望 政黨(Weber, Giddens) 霸權 宗教與環保人士

1.現代消費主義的出現

-早期的消費模式

韋伯英國自由民薪資勞動
consumer revolution

-工業資本主義與消費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Simmel: blas'e attitude 都市是社會學實體而非空間實體 贗造的個人主義 最大問題是現代人個體存在的自主性

-後期發展

重工業的人生活方式 不以家為重

-新消費者

2.消費理論的建立

-生產和商品

Meszaros

-文化價值

韋伯 物質是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

-異化和消費

只有科學可以產生關於世界的有意義命題 馬克思歸謬
吃、喝、生殖等確實也是人類真正的機能。但是,如果把這些事情從其他一切的人類活動中抽離出來,變成唯一與終級的目標,那麼,它們就是獸性。

-消費在現代資本主義中的角色

3.消費與象徵

-轉向結構主義

Blachford 1981
避免歷史主義和心理主義

-後結構主義

教育系統與資本結構 Bourdieu

-象徵與消費

Langer 1956 姿勢 衝動 Freud 不只是工具

4.慾望、認同和消費


個人化

-慾望之流

the Lacanian intervention

-性別與消費

Fiske 商品並不指示經濟交換的物品;它們是讓人思考的東西,讓人說話的東西。
Mods/Rockers
Fiske 1989 Reading the Popular 年輕人是去消費意象和空間 [oppositional cultural practice]

5.結論

sunnuntai, lokakuuta 30, 2005

Leben oder Überleben. Wieder die Zurichtung des Menschen zu einen Element des Marktes

吳信如譯 2004 商務 原2001

導論:什麼是美好的生活

Joachim Kochs Wieder-Noch

第一部 受到威脅的人生

01.市場激進主義者的美麗新世界

Karoshi 自我工具化 愛的管理

02.勞動的代價

市場決定

03.從體驗中追求幸福

Gerhard Schulzes Die Erlebnisgesellschaft

04.主事者與魔術學徒
05.個體的雙重面向
06.沒有政策的政治民主

政客:媒體第二層世界的表現之上
Antonia Grunenbergs Der Schlaf der Freihiet

第二部 我們如何生活

07.我們可以期待什麼?

Touraine: 經濟與文化,客觀性的普遍化與主觀性的普遍化之間 衝突

08.21世紀的工作、休閒與娛樂

Animal Laborans
Paul Larfague 馬克思女婿 懶惰權

09.安全與自由 [Beck]
10.積極的公民社會
11.透過教育營造更好的生活 Bildungskommission
12.捍衛公共財
13.傳統與創新 Jenseits des Egoismus-Prinzips

結論 夢想中的歐洲

Novalis 所有一切都被飢渴的靈魂所擁抱,希望成為新舊世界的中介者

結尾 里斯本圍城記

自由

Baumen 桂冠 楚東平譯

【導論】

Sociology of unfreedom: as if free

【1.圓形監獄,或作為社會關係的自由】

論圓形監獄;或論體現了適用於任何一種權力機構的新構造原理的看守機構,在這些機構中,形形色色的人被置於監視之下,特別是在教養所、監獄、車間、感化院、貧民院、工廠、瘋人院、傳染病房、醫院和學校:這些地方都採用了適應這一原理的管理計畫 centrality
[Bentham]權力和偏好促成行動:結合這兩者──目的才得以實現,交易才得以達成。
自由的看守者是個無賴 囚犯-工人 Russelian plight
Parsons 先驗 文化 社會 自發與非隨機...操縱符號
Peter L. Berger 50資本主義命題
自由是作為社會秩序的(再)生產
【2.論自由的社會生成】

社會事實 Dumont 不動產和統治人的權力的聯繫被打破了 動產作為較高的自主層面 政治-經濟誕生[論個人主義]
Colin Morris 個體的發現1050-1200
個體是個觀念史幻覺
低度社會化 高度社會化 同時 protean man
魯曼 通過愛的媒介 自我成為他們所有內心體驗的焦點,而環境的輪廓基本上變得模糊了。
Jeffrey C. Alexander 韋伯研究
知識水準造就理性

【3.自由的收益和代價】

Barrington, Moore Jr. 深厚的友情...敵意 保護...壓抑 過度的無聊和厭膩 合作關係破裂
功能分化-人格化 權力 freedom from freedom. Mary Douglas: How Institutions Think
Elias elimination contest + monopoly function
達成系統擴張的目的:階級 使用與交換價值合一
沒有社會性先驗
encyclopaedia-freedom-consumption
infantilization

【4.自由、社會與社會體制】

Baumen 階級的回憶
Martin Esslin 他的結論是:無論電視向觀眾展示什麼,電視本身所展現的是戲劇性傳播方式和思維方式的基本特徵《恩為戲劇也是一種思維方法,是一種體驗世界並對其做出推理的方式。
Louis Banks' Newsocracy
reich=frei 官僚壓抑與消費自由 貧困等於偏離 表達作用的不可能

【5.結論:自由的未來】

拉伯雷巨人傳世界結束之處:消費社會牆
To each according to his desires: the poor
utopian horizon
公共自由

勒維納斯

杜小真 遠流 1994

1.生平與著作

其中包括印度語和匈牙利語
阿宏:不應該讓知識份子去玩火
言語需要一個主人

2.超越存在--從實存到實存者

我思就是一場惡魔之夢,就只是夢中的整體[Dostoevski]
transdescendence
silence bruissant 微微作響的安靜
沙特的噁心與 失眠

3.對他人的慾望--整體與無限

image plastique epiphany 超越是倫理性質的
Tu ne turas point
otage 為他人說"是"
康德:唯有倫理學能讓人認識

4.對他人的慾望--言語與意指作用

諸關係的名稱(Buber)
me voici 我在這兒
言語並不慰藉還要說的東西(Blanchot)
言語一種 stroke code 保證溝通

5.作為哲學的宗教

期待 所以上帝存在 自由與責任

結語

火山口上的現代人 慾望的慾望

Die Traumdeutung

1899.11.4

[退行 麻痺 神經症]
神經被精神系統取代 量被灌注取代 慣性變成快樂原則

1st 序 "當然,詩人不在此列"

第一章 有關夢的科學文獻

Aritotle's daemonic Schelling dream-memory ← memory
在這裏我要尋找的不再是印象而是聯繫。Erfahrung Erinnerung Material
夢來自消化不良 俗語 夢的來源 1. 外部客觀刺激 2. 內部感覺刺激 3. 內部器官刺激 4. 純心理刺激
客觀感官最確鑿
Schopenhauer & trans-substantiation
人的心靈有一種很強的關聯地看事物的習慣,以致不明智地把原本並不連貫、無關聯的夢也連續地看待了
[Darstellung]夢的真正特點只是以意象活動為內容要素的,這更有點像一種知覺而不像是記憶的呈現。
[Glauben]在夢中,我們似乎不是在思考而是在體驗;也就是說,我們對幻覺給予完全的相信。...下一步要解決的是心靈對夢幻覺信任的問題。這是一種自我 "權威性" 活動停止之後產生的一種信任。
轉引自黑格爾 "夢是毫無客觀、合理的連貫性的"
杜加斯 "夢是精神、情感和心理的無政府狀態,是一種隨意的功能發揮,是既無目的又無控制的活動;再夢中人們的精神變成了一種精神的自動化形式。"
夢:功能本身
做夢曾被人譬喻為 "一個不懂音樂的人的十個手指對鋼琴鍵盤不知所措"
叔本華:瘋子是清醒的夢者 1919d 夢的診斷價值
1909 後記 Anatole France: Les savants ne sont pas curieax 博學者不好奇

第二章 夢的解析方法:一個夢例的分析

短暫、稍縱即逝的放縱現象感到驚怯[Schiller]
接著我就挑選一個自己的夢,並說明夢的解析的方法。每一個這類的夢都需要一個前言。所以我讓我的讀者暫時以我的興趣為己趣,同我一起分析我生活中的一些瑣事,因為這種轉變是我們對夢的隱義發掘的興趣所需。
fulfillment[1895.7.24]

第三章 夢是願望的滿足

安娜弗伊德 野草莓 "我連作夢都沒想到"
"pigs dream of 橡子acorns, geese of 玉米corns"

第四章 夢的偽裝

我們把事物變成意識的過程看成是一種特殊的精神活動,它有別於、並獨立於形成表象或觀念;我們把意識看作一種感官,它感知來自別處的資料。夢是一種(被抑制或被壓抑的)願望的(偽裝的)滿足。 Plotinus: desire-imagination-thing
1924c masochistic 1926d inhibition

第五章 夢的材料與來源

印象 Naehe Hamlet: 我的主啊,不需要有鬼魂從墳墓中出來告訴我們真情。
愛與飢餓--女人胸部 Gotten Gothen Kote
Traumarbeitung arbitrary 強制性 任意性
維也納俚語 你的肉店開門了-->你的褲子扣/拉鍊開了
思想和體驗是同一回事 Zola 我知道我父親死了,但是我不知道他為什麼不回家來吃飯

第六章 夢的工作

夢念與顯夢就如同同一主題的一本書的兩個不同譯本。...我們的任務寄售通過比較原文和譯文,發現其字符和句法規律。 夢不是回憶 去上吊吧-->你要不惜任何代價勃起 上吊會形成強而有力的
overdetermination 創造出新的價值 Entstellung 夢完全是自我主義的
夢的工作利用夢作為一種否定形式,從而證實了夢是願望的滿足這一發現。
Stannius
sekundare Bearbeitung Zensor

第七章 夢的過程的心理學

我正在燃燒 所以,我們不得不通過對作夢過程的分析而得出的心理學假設暫時懸置起來,直到這些假設能夠把從另一角度對同一問題的核心進行研究的發現聯繫起來。 覆述就不一樣了 verdraengung
夢的遺忘在很大意義上是抵抗的產物
表面聯想的大量出現,其真正原因並不是對目的性觀念的放棄,而是稽查的壓力作用。...當某種交通故障(茹洪水氾濫)使主線幹道受阻時,交通並不中斷,而是以某種不方便的陡峭小路來進行,這樣的小路平時只有獵人使用。
psychic apparatus: psy system
記憶與標示意識的性質相互排斥
知覺-記憶'-記憶''-...運動-->知覺-記憶-...潛意識
Dutzendmensch
懲罰性願望
避免受刺激保持自身...最終目的建立知覺同一性
只有當兩個分別起源於不同精神系統、且相互對立的願望能夠複合為同一表現時,歇斯底里狀才能形成。
...滿足對對象的真實知覺[cathexis 第二個系統的活動]
Virgil 即使我不能震撼神明,我也要攪動冥界。 用動力學的表達方式
我們有理由假定,這兩個系統的存在(它們決不是精神實體,也不能為我們的精神知覺所知曉)就像望遠鏡形成影像的透鏡一樣,而且,藉由這個譬喻,則兩個系統之間的稽查作用就可以比為光線進入中介質時所發生的折射作用 Pcpt
一般說來,對判斷一個人的性格這一實際目的而言,他的行動和有意表達的思想就足夠了。其中,行動應作為最主要的參考,因為許多衝動即使強行進入了意識,也有可能被心理生活中的種種力量抵消,從而不能發展成為行動。
神秘的拍紙簿1925a

Bauman's Globalization

Bauman. Globalization. 1998 Polity 商務

緒論

理念晦澀難解 時空壓縮 夢想與慰藉不過如此全球人 Naehe 一念的改變

第一章 時間與階級

投資者 切肉者
在外地主 absentee landlordship
DA 廢除
(Benedict)"社會變化也依賴於忘卻和廉價的通訊"
(Luke)空間根據無中介的普通人體
壕溝區分範疇模式

長談建立關係的不可能 從金字塔到洗衣婦平均主義
locus politicus?

第二章 空間戰:一份職業報告

praxeomorphic 常規化的
(Leach: breeding)空間的普遍歸類、親密性分類與區別對待家禽、飼養場牲畜和野獸間驚人的平行性。
(Lindblom)只有拇指沒有手指 對點的觀念的改變
全景敞視是人造空間 map→territory 地圖的空間化
烏托邦的文學空間消弭時空 非個性邏輯 剝奪了一切真正有人性的事物
道德上成熟的人是這樣的人:他們會 "需要巨大而神秘之物,如果人生中沒有一定的混亂無序會感到不健全"──他們學會去"愛他們中間的'另一性'"。
對觀監獄

第三章 民族國家之後是什麼?

"在全球化這場卡巴萊歌舞表演中,國家要跳脫衣舞。到節目結束時,它光溜溜地只剩下了遮羞布:鎮壓權。"
準主權與集體的不可能 富人具備新的攔路搶劫形式 貧困不等於飢餓 媒體:道德冷漠與生活的不可能
遠在天涯的當地居民

第四章 遊客與流浪者

刺激慾望 real-time Carroll: 消費主義的本能反應是憂鬱的。倦怠和失眠。消費者首先是各種感覺的採集者。她們只有在次要、派生的意義上才是物質收集者。
空間的萎縮取消了時間的流動 它們既不是外國的一些地方,也不是家鄉。 rules? 如今家分解時間。
旅遊者遨遊四方是因為他們發現他們可到達的(全球)世界充滿誘惑,難以抗拒;而流浪者到處漂泊,是因為他們發現他們可到達的(本土)世界是無可容忍的冷漠荒涼。旅遊者踏上遊覽之路,那是因為他們內心的嚮往;流浪者四海為家是因為他們沒有其他可容忍的選擇。...這些快樂的旅遊者,很少擔心他們的大膽妄為友釗一日會淪落為流浪。另外,有些絕望的流浪者早已認輸,早已丟棄了一切提升自己、加入旅遊者行列的奢望。但是,居於這兩大極端之間的是一大批──可以說是絕大部分──消費者/旅行者社會的成員。...沒有流浪者的世界是旅遊者是借的烏托邦。 Bourdieu's doxa 力?
時/空壓縮的時代,即信息自由傳遞和瞬時傳播時代,是一個博學的精英們與大眾之間幾乎完全中斷交流的時代。

第五章 全球法律,地方秩序

慈善國 固定於一地的工廠 時間-異化 使囚犯監獄化 Sicherheit 可靠安全穩定

la montée de l'insignifiance Cornelius Castoriadis
Richardo Petrella Une machine infernale
Jeremy Seabrook Landscapes of Poverty
Avoidance of engagement; Melucci, Alberto; interdictory spaces; exterritoriality
Speed & structure

tiistaina, lokakuuta 25, 2005

Neue Folge der Vorlesungen Zur Einführung in die Psychoanalyse

翻譯:汪鳳炎、郭本禹等。2000。

<<序言>>

例如,天文學著作的讀者就不會因為著作中有關宇宙知識的說明尚有含混之處而感到失望或輕視它。而心理學則不然,人類科學研究能力的匱乏將在此暴露無遺。似乎人們對心理學的要求,並不在於通過它來獲得知識的進步,而是得到另一種滿足。一切尚未解決的問題,一切誰都承認的疑難,都可化作反對心理學的理由。

【29講 夢的理論的修訂】

我發現夢的理論常是我最後的依恃。

然而,你們也不要有任何誤會。夢的這些聯想還不是隱夢的思想。後者隱藏在這些聯想中(就像鹼之含於母液中),但又不完全包含在其中。

與其他種種本能衝動一樣,它也強烈希望通過活動得到滿足,但其活動通道被隱藏在睡眠狀態下的生理調節機制所堵塞,它被迫退回到一種相反的知覺途徑,即只是一種幻覺的滿足。

[功能:幻象替代思考]實驗中常發生這種情況:幻象的內容並非是被思考的思想,而是他正努力著的主觀狀態──這種狀態替代了思考對象。...由於無法表達它們,所有那些我們用以表達比較微妙的思想關係的語言工具──連接詞、介係詞、名詞、形容詞、代名詞的變格和動詞的時態及語態的變化──就都被省略掉了。這就像原始語言一樣,在原始語言中並無語法,只有粗陋的思想材料可以表達出來,而抽象的術語則轉化為構成其基礎的具體的術語,這導致夢的剩餘部份有可能支離破碎。

[創傷性神經症]夢的功能的最大障礙好像是對創傷性潛意識固著。

[11講與亞里斯多德心理活動?]

【30講 夢與神秘主義(Occultism)】

理智的困難、心理因素、歷史因素

【31講 心理人格的剖析】

但壓抑是與自我完全不同的領域,是內部的異質領域──這就如現實(請原諒我用這種非同尋常的表述)室外步的異質領域那樣。...[參受虐狂的節制問題,處理意象 image]這個超我已被最早的父母意象所決定了。...我們效仿尼采的用語,採納格洛德克(Georg Groddeck)的建議,將它叫做 id...自我只有通過作為本能的代表。三個暴君: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精神分析的制廖目的的確在於增強自我...

【32講 焦慮與本能生活】

產生壓抑的恰恰是焦慮[precipitate];本我是強大的;
在這些創傷時刻中,焦慮不是作為一種訊號而產生,而是因為某種新的理由而重現。[libido=anxiety]
organ-pleasure [Lou Andreas-Salomé 陰道本身是從直腸 "租借來" 的]
攻擊性本能從來就沒有獨自存在過,而總是與愛的本能並存,[虛無1925]

【33講 女性氣質】
【34講 解釋、應用和展望】
【35講 Weltanschauung】

sunnuntai, lokakuuta 09, 2005

Zur Psychopathologie des Alltagsleben

Freud, Sigmund. Zur Psychopathologie des Alltagsleben. 林克明譯。台北:志文出版社,民59/73。

譯者序 牛頓、達爾文、弗洛伊德
專有名詞的遺忘、外國字的遺忘、名詞與字序的遺忘
童年回憶與遮蔽性回憶
語誤
讀誤與筆誤
命定論──機遇──及迷信

遺忘由被壓抑所引起
Capitis diminution 降低身分
Nothing animal is foreign to you
Kapzoi 匈牙利守財奴
Nolens volus 無可奈何地
Screening memory v. retroaction
Compromise formation as words
Virchow
Amnesia 尊重妻子
Fausse reconnaissance
再忘第二次
Vergreifen 誤引行為 自成一體
堂吉軻德 vol2chap14
尼伯龍根 只可欣賞 不能亂來
Ch10 每個錯誤隱藏一個 falsehood
Minima non curat praetor 小事不煩法官
神秘 無意識 超驗 無意識metapsychology
Wunsch
Contamination
Formes frustes 流產形式的心理症(neurosis)

maanantaina, huhtikuuta 04, 2005

Aristotle's short physical treatises

On Sense and the Sensible
http://etext.library.adelaide.edu.au/a/aristotle/sense/

The most important attributes of animals, whether common to all or peculiar to some, are, manifestly, attributes of soul and body in conjunction, e.g. sensation, memory, passion, appetite and desire in general, and, in addition pleasure and pain. For these may, in fact, be said to belong to all animals.

Now it is clear, alike by reasoning and observation, that sensation is generated in the soul through the medium of the body.

word: thoght-symbol

If the visual organ proper really were fire, which is the doctrine of Empedocles, a doctrine taught also in the Timaeus

On Memory and Reminiscence
http://etext.library.adelaide.edu.au/a/aristotle/memory/

retentive memory v. recollecting

Memory is, therefore, neither Perception nor Conception, but a state or affection of one of these, conditioned by lapse of time. As already observed,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memory of the present while present, for the present is object only of perception, and the future, of expectation, but the object of memory is the past. All memory, therefore, implies a time elapsed; consequently only those animals which perceive time remember, and the organ whereby they perceive time is also that whereby they remember.

presentation...Now, one must cognize magnitude and motion by means of the same faculty by which one cognizes time (i.e. by that which is also the faculty of memory), and the presentation (involved in such cognition) is an affection of the sensus communis; whence this follows, viz. that the cognition of these objects (magnitude, motion time) is effected by the (said sensus communis, i.e. the) primary faculty of perception. Accordingly, memory (not merely of sensible, but) even of intellectual objects involves a presentation: hence we may conclude that it belongs to the faculty of intelligence only incidentally, while directly and essentially it belongs to the primary faculty of sense-perception.

a'isthet'a noet'a

percept-impression w a seal

likeness like painting. mnemonic token. [if the soul perceives it qua related to something else]analogous difference.mental object as absolute

memory is a function, (it has been shown) that it is a function of the primary faculty of sense-perception, i.e. of that faculty whereby we perceive time.

he does not thereby ‘recover’ a memory, inasmuch as none has preceded, nor does he acquire one ab initio.

? ,up'olepsis
some of the things [ta' kath'olou]
obliviscence
nature. customary.

Whenever therefore, we are recollecting, we are experiencing certain of the antecedent movements until finally we experience the one after which customarily comes that which we seek.

pr'agmata successive
mnemonic loci starting-point
un-'ethized' ph'ysis
Custom now assumes the role of Nature.
proportional to the external

For remembering, as we have conceived it, essentially implies consciousness of itself.
Sometimes in remembering a fact one has no determinate time-notion of it

It has been already stated that those who have a good memory are not identical with those who are quick at recollecting.

infer, investigation, deliberation

That the affection is corporeal, i.e. that recollection is a searching for an ‘image’ in a corporeal substrate, is proved by the fact that in some persons, when, despite the most strenuous application of thought, they have been unable to recollect, it (viz. the anamnesis = the effort at recollection) excites a feeling of discomfort, which, even though they abandon the effort at recollection, persists in them none the less; and especially in persons of melancholic temperament.

On Sleep and Sleeplessness???

On Dreams
http://etext.library.adelaide.edu.au/a/aristotle/dreams/

mnemonic rule

They frequently find themselves engaged in something else besides the dream, viz. in setting a phantasm which they envisage into its mnemonic position. Hence it is plain that not every ‘phantasm’ in sleep is a mere dream-image, and that the further thinking which we perform then is due to an exercise of the faculty of opinion.

affection impulse

But since we have, in our work On the Soul, treated of presentation, and the faculty of presentation is identical with that of sense-perception, though the essential notion of a faculty of presentation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a faculty of sense-perception; and since presentation is the movement set up by a sensory faculty when actually discharging its function, while a dream appears to be a presentation (for a presentation which occurs in sleep-whether simply or in some particular way-is what we call a dream): it manifestly follows that dreaming is an activity of the faculty of sense-perception, but belongs to this faculty qua presentative.

mirrors. not only a passion...but the organ, as an agent, also produces an action, as is proper to a brilliant object. For sight is the property of an organ possessing brilliance and colour.

that even when the external object of perception has departed, the impressions it has made persist, and are themselves objects of perception: and [let us assume], besides, that we are easily deceived respecting the operations of sense-perception when we are excited by emotions, and different persons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emotions; for example, the coward when excited by fear, the amorous person by amorous desire; so that, with but little resemblance to go upon, the former thinks he sees his foes approaching, the latter, that he sees the object of his desire; and the more deeply one i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emotion, the less similarity is required to give rise to these illusory impressions.

sight is more authoritative than touch.

The residuary movements are like these: they are within the soul potentially, but actualize themselves only when the impediment to their doing so has been relaxed; and according as they are thus set free, they begin to move in the blood which remains in the sensory organs, and which is now but scanty, while they possess verisimilitude after the manner of cloud-shapes, which in their rapid metamorphoses one compares now to human beings and a moment afterwards to centaurs. Each of them is however, as has been said, the remnant of a sensory impression taken when sense was actualizing itself; and when this, the true impression, has departed, its remnant is still immanent, and it is correct to say of it, that though not actually Koriskos, it is like Koriskos.

quasi-perceiving

From all this, then, the conclusion to be drawn is, that the dream is a sort of presentation, and, more particularly, one which occurs in sleep; since the phantoms just mentioned are not dreams, nor is any other a dream which presents itself when the sense-perceptions are in a state of freedom. Nor is every presentation which occurs in sleep necessarily a dream....The dream proper is a presentation based on the movement of sense impressions, when such presentation occurs during sleep, taking sleep in the strict sense of the term.

But it is not surprising that, as age advances, a dream should at length appear to them. Indeed, it is inevitable that, as a change is wrought in them in proportion to age or emotional experience, this reversal [from non-dreaming to dreaming] should occur also.

On Prophesying by Dreams
http://tinyurl.com/6vh9q

The fact that all persons, or many, suppose dreams to possess a special significance, tends to inspire us with belief in it [such divination], as founded on the testimony of experience; and indeed that divination in dreams should, as regards some subjects, be genuine, is not incredible, for it has a show of reason; from which one might form a like opinion also respecting all other dreams....Well then, the dreams in question must be regarded either as causes, or as tokens, of the events, or else as coincidences;

I use the word 'cause' in the sense in which the moon is [the cause] of an eclipse of the sun, or in which
fatigue is [a cause] of fever; 'token' [in the sense in which] the entrance of a star [into the shadow] is a token of the eclipse, or [in which] roughness of the tongue [is a token] of fever; while by 'coincidence' I mean, for example, the occurrence of an eclipse of the sun while some one is taking a walk; for the walking is neither a token nor a cause of the eclipse, nor the eclipse [a cause or token] of the walking.

dream-movemnet

For the principle which is expressed in the gambler's maxim: 'If you make many throws your luck must
change,' holds in their case also.

?atrabilious

I mean that dream presentations are analogous to the forms reflected in water, as indeed we have already stated. In the latter case, if the motion in the water be great, the reflexion has no resemblance to its original, nor do the forms resemble the real objects....Accordingly, in the other case also, in a similar way, some such thing as this [blurred image] is all that a dream amounts to; for the internal movement effaces the clearness of the dream.